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中石油胜在内在态度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中石油胜在内在态度
《卧虎藏龙》故事简单,却充盈着多彩人性与江湖规矩的纵横交织。看后无论在视觉,还是思维,甚或内心都可以受到强烈的震撼。中石油收购加拿大PK公司,正是这样一桩相当低调的交易。在成功之前,没有媒体的炒作,而成功后好像一切又是那样简单,没有太多的嚼头,因而习惯热闹的媒体也没有多少可以炒作的题材。
其实,中石油竞购PK,涉及哈萨克斯坦、印度、俄罗斯、加拿大等多国石油巨头,前后经历了多次诉讼,其蕴含矛盾的复杂程度,超出局外人的想象。最后,中石油集团成功遏止了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的轮番进攻,消解了印度国有能源公司的努力,联合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对价41.8亿美元,成功收购了加拿大PK公司。作为在加拿大注册的PK,其油气田、炼厂等资产全部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据对外公布的数据,目前它的年原油生产能力超过700万吨。而PK公司在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多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较之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石油的收购有着实质的不同。这里面体现了一种全然不同的企业思维。早在几年前,中石油就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展开了合作,还修建了一条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石油管道,以解决哈萨克斯坦在石油出口上单纯依靠俄罗斯管道的局面。对哈萨克斯坦来说,中石油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对中石油来说,也深知对方的习惯和需求。而且,中石油更能巧借东风,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7月份访问哈萨克斯坦,中石油打出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两个国家的战略合作的旗帜,抓住了哈萨克斯坦的舆论。把交易放在政治氛围有力的背景下,这是很明智的。在并购起伏最大的时刻,8月24日,一向低调的中石油率先主动宣布,哈萨克政府部长以上级官员与中石油代表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坦纳会晤期间向中石油表示了祝贺。在加拿大董事会开会前的时刻,又能恰到好处的公布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的备忘录,这些设计,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内在态度。
我发展,如何让友邦因此也获得发展,是中石油收购PK的最大亮点。我发展,也要让你因我的发展而发展。这样一种内在态度,形成很强势的势能,使中石油更容易达成自己的目标。收购的本质是利益,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照顾程度。此项交易的最大突破在于,通过陆上管网资源的配合,将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与中石油的国内配套设施相结合,既减少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又能将中国的能源需求与周边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出口亦有了中国市场的支撑,从而摆脱了单纯依赖俄罗斯输油管的局面。这样就把自己的利益与友邦的利益绑在了一起。这里没有毛躁和不自量力,而是长期战略的体现。在中石油2001年编撰的《世界油气资源国投资指南》内部文件中对自己和对周围环境有着深刻的认识。报告指出,美国只适合中小企业进入,并不适合大企业;在公司国际化运营层面,中石油的优势在于其勘探开发成本较低,但生产作业成本过高,精细炼化技术落后,导致其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中石油的跨国、跨文化管理能力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石油收购案的意义已然远远超出了拿到一块优质石油资产。中石油的收购还在加拿大广种人缘,以至于加拿大总理马丁在10月底跟布什通话时表示,今后或可能有更多的石油卖给中国。另外根据《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日报道,本来俄罗斯对修建俄中石油管道准备工作进展迟缓,可是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成功后,俄罗斯总理普京更于近日签发专项命令,责成俄总理弗拉德科夫加快推动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纳线)的建设进程。担心向中国供油的动作迟缓,可能导致中国广大的石油市场成为中亚诸国的天下。
“间接路线战略”的有效性正不断得到证实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实践不断证实商战中“间接路线战略”的重要性。中海油与中石油的并购,不过是提供了商业领域直接路线战略的步履维艰、间接路线战略的大行其道的最新例证。
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28字外交方针,其核心内容应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建立在对国际时局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作为一种基本的内在态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在中国企业全球化实践中并没有过时。任何不合时宜的冲动和充当领头人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一书中,揭示了类似的主题。通过对2500年的战争史进行研究分析,利德尔·哈特得出结论,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捷径。一部起伏的大国商业发展史,无不印证着战略家关于间接路线战略的现实性和有效性。
中国企业家中最善于守拙的人当属任正非。我们已经领教,他领导的华为已经成为通讯设备供应的一支全球力量,而他依然保持着根深蒂固的低调。任正非常说,“我是拉宾的学生”。对拉宾“以土地换和平”的战略他心有灵犀。国际大公司西门子、诺基亚、阿尔卡特、摩托罗拉、爱立信、3COM等通迅巨头都被视作“友商”,华为与其进行程度不同的合作。任正非的道理很简单:“如果巨头都认为我们是敌人的话,我们的处境是很困难的。”
生意从来就离不开政治,政治从来也脱离不开生意。应该琢磨透全球化的时局图,看清政治力量的走向。既然美国有“中国威胁论”在涌动,既然有美国政客们在利用一些情势捞取政治资本,既然有一股潜在的势力在运作国际政治,我们可以探讨一条更为稳健的间接路线战略: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建立广泛的“友商网络”,以推动全球化的进程。美国人最重实用主义。当他们看到我们的石油公司在中东、中亚、东亚、欧洲、拉美不断取得优势时,他们会改变态度认识到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利益的一致性。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