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正视错误,才能减少失败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许多人把事情搞砸了、做错了、失败了,不是去反省自己的过失,查找失败的原因,而是津津乐道于“失败是成功之母”,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找借口,甚至粉饰太平,忽略失败。实际上,这是在推卸责任,是一种极不诚实,极不负责的态度,不仅错误得不到更正,还会遗害无穷,造成同一个错误再度发生,或引发全局性的大败局。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戴尔认为自己最感自豪的事,就是公司的全体员工敢于正面迎接任何问题,敢于用斩钉截铁的态度去面对所有错误,而不是否认问题的存在,也不找任何借口搪塞。戴尔员工的口头禅是:“不要粉饰太平”,意思是:“不要试图把不好的事情加以美化。”如果做错了,问题迟早会暴露出来,不如直接面对各种错误,想办法尽早解决,以防事态进一步扩展。  海尔公司今日的成就,与管理者正视错误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海尔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始于当年砸70多台劣质冰箱开始。在海尔发展初期,许多员工对产品质量并不重视,生产的冰箱不是门不合缝,就是边角未成九十度,或某一个螺钉松动……张瑞敏面对一台台有问题的冰箱,不是包容和掩盖错误,任其流入市场,收取短期利益,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劣质产品卖给消费者,就等于自毁形象,自己把自己送进地狱,必须在全体员工中倡导“质量第一”的理念,并让他们深刻体悟“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真实含义。他让生产劣质冰箱的员工抡起大锤砸自己生产的冰箱,让他们在大锤砸向冰箱的瞬间,经受一次次良心的谴责,让全体员工亲眼目睹这一令人震撼的场景,让大家在一声声沉闷的撞击声中,体悟“心痛”的感觉,使全体员工受到了一次极为特别的质量洗礼,并在狼藉满地的破损冰箱中反思自己的过失,在警醒中端正对质量的看法,从而自觉地树立起“质量第一”的观念,并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这一思想。  至此,海尔才有了质量过硬和广受用户信赖的产品,也为其走上国际化道路奠定了基础。有一年,华为公司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奖励大会,获奖者拿回的不是真金白银的奖金,而是用镜框镶起来的一张张飞机票和产品备板——这是维护人员往返维修机器时乘坐飞机的机票,以及不适应客户需要生产的产品备板,此外,装在箩筐里的是各车间生产加工产生的呆料、废料。本来这些获奖者应拿到奖金,但现在他们得先用这笔钱买回当初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华为的做法用心良苦,其警示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正是这种对错误不姑息、回避的做法,给华为带来了高效运转的动力和勃勃生机。很多人愿意选择华为,因为他们认为在这样的企业中被狠狠地“使用”几年,获得的收益将终身受用。事实上,承认错误,正视失败并不容易。当错误发生,坏消息传出时,人的本能会畏缩逃避,盼望奇迹出现,然而奇迹不会从天而降,而我们浪费在否认事实,掩盖真相的时间,通常是解决问题最重要、最佳的时机。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坏消息传播的速度快得惊人,若不能尽早有效地扼制事态发展,阻断其蔓延的势头,就会大祸临头。日本三菱公司不肯正视自己的问题,不能积极主动、快速地处理问题,更正错误,而是消极抵抗和隐瞒错误,不仅未使事态得到好转,还使事情越闹越大,问题越来越多,直至无法收场的地步,消费者因此对其失去了耐心和信心。这种掩耳盗铃,缺乏诚信,消极应对的做法,无疑是对消费者的嘲讽和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终将品尝由此种下的恶果。假若一支海军陆战队的小分队在前线作战时,遭遇强敌,经顽强抗击后,仍无法击退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而向后撤退,他们却不愿将这一不利战局报告给上级指挥官,而是粉饰太平说:“这里一切都好,我们已击垮了敌人,并按原定计划,将战线向前推进了200公里。”试想一想,这种做法会造成何种结果?这种歪曲事实的假情报、假消息,无异于帮了敌人的大忙,混淆视听,扰乱了上级指挥官的作战决策,并置全军战士的生命于危险境地,使胜利的希望成为泡影。在市场前沿作战的销售人员,就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及行事风格和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一场战役的胜败。如果他们因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而谎报“军情”;或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以偏概全;或出于个人目的,带有个人色彩的反映情况,而不将真实的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状况,以及客户的真实需要反馈给公司。管理者在制定战略时,不免因信息失真、信息无效或错误而出现决策错误。轻则,战略计划无法落实,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则,企业将遭受灭顶之灾,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由此可见,承认错误,正视失败,勇敢地面对问题,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是诚实正直的表现,也是对组织和企业忠诚、热爱的表现,亦是对工作、对自己和他人认真负责的表现。而一个“报喜不报忧”,不敢承认错误的组织和个人,都是不值得信赖和尊重的!许多人认为既然企业倡导“容人文化”,就不应过多的追究失败,对错误不依不饶,其实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某公司的一位员工责任心低下,工作上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经常出错。一次,将A客户订购的500箱货物,错发给B客户,交货期过去半个多月了,A客户仍未收到货物,并向公司打了几次催货电话,仍不见货物踪影,而公司这边却说货物早已发出,结果令A客户极为不满,认为该公司有欺骗之嫌。尽管后来查明了货物延迟原因,但却影响了A客户的正常运营,致使A客户一气之下,断绝了与该公司的所有生意往来。B客户则因收到这么多并非其订购的货物,而倍感困惑和头疼,对该公司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B公司自然也表示了极为不满……一个员工的错误,导致了两家客户的不满,甚至背离;一个工作上的疏忽,引发了两件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像这样的过失能包容吗?这样的错误能允许再度发生吗?这样不负责任的员工能不受到批评责难吗?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正视错误,才能纠正错误,才能避免错误再度发生,才能对当事者和后来者予以警示。有一家生产汽油割焊机的公司,由于技术先进,填补了市场空白,产品刚一问世,便吸引了众多经销商加盟,然而不出一个月,各地用户纷纷要求退货,经销商也要求该公司退还他们的特许加盟费,决意与该公司分道扬镳。  一时间,该公司的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变成了一个个扑火的消防人员。为何转瞬间会出现这么大的变故?原来,问题在于产品质量不过关。为了赶进度、赶订单、保证产品数量,工人在生产时未按标准严格作业,未在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上把好质量关,出厂检测时又漫不经心,马虎大意,未把好最后一道关。结果,保证了数量,却忽视了产品质量,80%以上的机子都有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曾有一位客户一次购进了三台机子,就有两台机子出了故障,他痛惜地感叹道:“看来技术先进的产品,不等于性能可靠的产品,如此低劣的质量,会毁了这家公司的。”果不其然,这家公司在四面楚歌的围困下,终于倒下了。不是被竞争对手击倒的,而是被没有责任心的员工打垮的!不是被困难和障碍打败的,而是被自己不负责任的工作摧毁的!对这类错误能轻饶吗?对这类过失能包容吗?显然,对这种毫无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低下所致的失败,不仅得不到原谅和包容,还应对引发失败的责任人严惩不贷!近闻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一家专门经营东南亚菜系的“巴厘岛”餐厅,却在一本餐馆指南上,被无端介绍为“巴西烧烤很专业”、“适合肉类爱好者,不适合淑女”等。原来是出版社排版人员工作粗心,把本应属于巴西烧烤屋的内容,错排在介绍“巴厘岛”餐厅的页面上。这种张冠李戴的排版错误能无视而一笑置之吗?好在该错误对“巴厘岛”餐厅未造成太大的损害,该出版社也未受到太多负面影响,但这种工作失职,责任心欠缺的坏习气、坏毛病还是应严加扼止,不能放任自流,否则,日后还有更大的苦头吃。苏格拉底曾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倘若我们不能正视错误和失败,就会再一次陷入同一个失败的泥淖。  因此,承认错误,正视失败,是为了从失败的教训中警醒自己不能重蹈覆辙,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犯错和失败的几率。在企业运行的大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任何一项任务的延误、任何一名员工的疏忽大意,都会使前期所有努力、所有工作,包括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铺垫、品牌宣传、渠道拓展等,以及所有成本支出付之东流。严重者,将导致系统大崩溃。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因为在企业运营中,每一个环节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个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无论哪一个节点出了故障,都会产生“链式反应”,牵连到其他节点,最终影响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转和正常发挥。因此,避免错误,不能失败,是企业获胜的根本保证,是每个员工行动的潜规则,“你绝对不失败!”是每个员工脑中必须时刻紧绷,不能松懈的一根弦。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