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68节:三代才能培养出艺术家(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钱买不来品位
人们不去考虑如何才能生活得高尚,却只考虑如何才能长寿。
——赛涅卡(古希腊哲学家)
体操和音乐两方面并重,才能够成就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可以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情操。
——柏拉图
没有品位的人永远不能够改变自己最初所属的社会阶层。
——石涛(翻译家)
我们与谁在一起吃饭,比我们吃什么更为重要。
——伊壁鸠鲁(古希腊哲学家)
由海外归来的聂总,在某银行身居要职。聂总最大的爱好是读书、打高尔夫和听歌剧,他认为这三种活动能让自己陶冶情操、培养情调、减缓工作的压力。他重视生活方式,认为合理地安排生活才能有效地工作,不懂得生活方式的人,就无法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管理者。而他的下属,海滨城市分行长吴总是个大腹便便、身材肥胖的中年男人,他最大的爱好是打麻将和去歌舞厅,有时彻夜泡在KTV包间。
2000年为了调查地方银行工作,聂总对个别省市银行进行专访。为了能更多地与聂总建立个人情感,吴总绞尽脑汁取悦于聂总。晚上,他为聂总安排麻将聚会。厌烦麻将的聂总以“不会”而推辞,带着助理在海边散步。他得知聂总喜欢音乐后,又安排聂总去本市最豪华的歌舞厅,并且分派两名美貌小姐陪伴。聂总到了KTV包房,看到如花似玉的小姐,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聂总以“头痛”为借口离去。沮丧的吴总看到上级领导“刀枪不入”,非常不可理解,他问聂总的助理:“他这个人懂不懂生活?有没有情调和爱好?”
当然,吴总没有能够缩短与聂总的个人感情的距离,更没有得到聂总的赏识。聂总的助理认为:“区别吴总和聂总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官位,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生活方式、个人素养以及对品位的理解。”
中国古人就非常重视通过生活方式来观察人,在中国汉代刘劭所编的《人物志》中,就提出了关于观察人的“八观”、“五视”。其中,第一条“居,视其所安”,指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看一个人的志向情趣,通过工作以外的活动判断一个人的品位、情调、艺术修养、文化熏陶等。总而言之,我们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如何选择和设计生活的内容反映了我们生活的品位,而生活的品位和格调是考察人的社会地位和成功人生的一个均衡而有效的标志。
考察生活品位的内容丰富、宽广,包罗万象。我们的每一次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内容,都在清楚地向人们表明我们的个人品位。从我们住在哪里、我们如何感受生活、我们如何穿着、开什么车、参加什么样的社会活动、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有什么样的业余爱好等等,任何与生活相关的活动,我们都在无声地告诉别人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生活态度、我们如何思维、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情调、我们有怎样的修养、我们如何进行个人发展。
在本书中,我们强调的成功已经不仅仅是事业的成就。事业的成就仅仅是成功、卓越的人生的载体,社会成就和金钱表现的仅仅是一个一维空间内的成功者,而卓越的人生体现在工作(事业)、家庭、自我发展、财产收入、社会责任、对于自然生态的责任等方面。一个人的生活品位、才智、生活的哲学思想、对于艺术的欣赏等能从多维空间内生动地丰富、衬托和完善个人形象。
人们尊重一个健康的、幸福的、充满了爱心、富有品位和情调的强大的成功者。人们可以从你的生活品位中判断你是一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红高粱地里冲出来的野汉子,还是一个刚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圈地运动”中走出来的浑身掉着“土渣儿”的“土大款”;是一个追求高尚生活质量的精神贵族,还是一个附庸风雅、假装成精神贵族的“暴发户”。仅仅满足于挣钱的人,无论他的银行账号有多少,他的心理都还挣扎在贫困线上。他们虽然腰缠万贯,但是生活的品位却还停留在原始的贫困阶层。那些“富得只剩下钱”的成功者,并不是我们所仰望的人。这种生活品位和财富不般配的畸形关系,不会产生卓越的人生。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