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64节:不守时的人不可信(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巴克雷银行的意大利人奥利多有个“迟到先生”的绰号。与他的朋友比尔约会时,他从来都不准时到达。一次,他们约定在巴克雷银行的大厅相见,在约定时间半小时后,他还没出现。比尔拨通了他的电话,他还在办公桌前不慌不忙地接电话。比尔气愤地质问他:“你知道我们约会的时间吗?”他回答:“当然知道!我这就来。”由于“迟到先生”的“美誉”,没有一个人与他约会时会守约,“反正他也要迟到”。“迟到先生”虽然是戏谑,但是有人却对奥利多的性格可靠性做了消极评价:“他是不可靠的人。”可见,是否能够守时间也在默默地影响着你的人格。
“迟到先生”真正被惩罚发生在一次工作面试中。在去德意志银行面试时,由于地铁出了故障,他迟到了15分钟。那位瑞士主管拒绝面试他,并对他的解释无动于衷。他认为:“面试的时间是8∶45,而不是9∶00。伦敦的地铁是不可靠的,你应该早就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延误。”他认为奥利多不仅仅是对时间的不尊重,也是对面试没有高度重视。虽然奥利多抱怨主管的呆板和教条,但是他学会了一个道理:“没有人会对你迟到的理由真正感兴趣。”
在西方的戏剧院,到了开场的时间后,迟到者须等到节目间休或者换节目时,才准许入场。因为迟到者在场中寻找座位,会影响到每一个观众,而且扰乱演出者的情绪。准时入场是对其他观众和演员的基本尊重。
如果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赴会,即使不能够24小时前通知别人,也应该尽可能地通知别人,不要让他们苦苦地、焦虑地等待着。尤其是如果对方是一个重视诺言和守约的人,他们会误以为失约者、迟到者也和自己一样遵守时间,而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在北京一家美国咨询公司工作的伟是个非常守时的人。他与一位天津的朋友约定在星巴克咖啡店相见,但是健忘的朋友没有准时赴约,也没有打电话通知伟,以至于伟在咖啡厅里苦苦等了三个小时,打了十几个电话,发了十几个信息,都没有回应。伟说:“我相信他如果是个正常的人,一定会打电话通知我。一定是不正常的事件发生才使得他的手机不在身旁。我一夜无法入眠,打了多少次交通管理处,问询高速公路是否有车祸,人家以为我是个盼望车祸的精神病。”直到第二天,伟的朋友才发现自己忘了约会时间,并把手机放在了车里。
我们往往通过小节判断对方的人格,其目的是为了预测他的未来行为。如果对方留下遵守时间的可靠的印象,你自然地会相信,他的人格也如同他遵守约定的行为一样可靠,因而可以决定与之进一步交往的可能性及关系发展的潜力。目前,在中国,由于商业上的互利互用原因,处于优势的一方往往忽略对另一方的时间的尊重。不守时的行为,其实是自己在本来光辉的形象上添上一个败笔。某电视台的记者是个非常遵守时间的人,他经常要采访一些领导。但几乎每次都要久久地等待,有时会被领导的秘书告知:“我们安排了别的活动,改日再来吧。”
时间就是效率。在西方,人们不仅自觉地遵守时间,而且强调高效率。现在加拿大某工程公司做高级工程师的安东尼·陈刚进公司时,为了表现自己勤奋苦干的敬业精神,在下班后他总是主动晚回家。但是,不久他就被上司叫去谈话:“如果你下班还不回家,说明你在工作时间内不能及时完成你应该完成的工作,我们会考虑你是否适合高级工程师的位置。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表现,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加班并不是高效率的表现,我们是工程咨询公司,以花费的时间向客户收费,我们也要提供给客户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我希望你在上班时间高效率地工作,下班后多休息,以便上班时能够更高效地工作。”
那种不遵守时间的人,大脑中就没有“效率”的概念。而懂得时间并遵守时间的人,会被认为可靠和值得信任。比尔谈到自己在美林公司的德国下属:“他像一辆可靠的宝马车,交给他的工作,我只管放心等待结果。他准时完成而且结果极其可靠,他的效率让我非常敬佩。”
真正的成功者应该懂得时间的价值和遵守时间就是信誉的道理。无论商业会见还是休闲的约会,不能及时赴约时,至少应该先通知对方,明知故犯地不守时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尤其长期不守时,是偷窃别人的时间,是犯罪。在中国进入世界商业竞争时,你就会理解到:“时间就是金钱,守时就是信誉。”
英格丽建议:
(1)与任何人约会,都要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
(2)赴约时,最好比约定的时间早到5~10分钟。
(3)如果由于意外的事件不能够赴约,一定要提前通知对方,最好提前24小时通知对方,以便别人安排其他的事务。要对自己不能够赴约表示歉意。
(4)如果估计自己要迟到,请及时通知对方,告诉对方自己预计到达的时间,并对自己的迟到表示歉意。到达时,不要再喋喋不休地解释原因。
(5)参加任何商业会议,一定不要迟到,否则留下的不守时间的坏印象难以挽回。
(6)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不能完成,要预先通知别人,不要拖拉,否则留下不守信誉的印象。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