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命运是你手中的泥人(7)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命运是什么?中国儒家认为,命是天命,是上天注定的。天命不可违,这显示出命的威严。正是由于命是上天注定的,不可更改,因此,古人都强调顺应天命,强调人与命的适应,所以有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概念,也才有后来的“天、地、人”三才的提法。“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
运指运辰,与运气相类,但又不与运气完全相同。运辰,说的是即使运也有上天的星辰主管,也有天命注定的味道。从一方面看,它是对天命的一种否定,因为不管它是使得一个人的命运与天命相反,还是加速一个人顺着天命的方向发展,都是使一个人的命运并不完全等同于天命的。从另一方面看,运辰又不能改变天命,一个人的命运最终还是按照天命的规定行进的。
基于这样一种体验,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有点像雪翁所说的,不怕丑,有一种活泼泼的劲头,但到我四十多岁的时候,我开始在一定的程度上强调无为而治,有点偏向于道家,习惯于黄老了。喜欢虚、空、静、寂等感觉。《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一定的程度上,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黄老的清静无为是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两家都有自己的作用,共同存在才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生。儒家积极入世的这一面刚才雪翁说得很透彻了,我就不再多说了,我现在给雪翁做个补充,讲一讲我自己从黄老方面得到的对命运的看法。
胡曰:曾公折煞我了。
首先,畏命
曾曰:既然命运是天命,是由上天决定的,个人是无法改变的,因此,要对命运的这种高贵表现出一种敬畏,发自内心的虔诚和敬畏。
对于自己生命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保持一种感激的心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要眼红别人一时的风光,也不必悲叹自己际遇的无奈,更不必在意自己暂时的失意与不得志,我自己是往往在失意后才有所获。
钟说:曾公从湖南到京城参加会试,当时仅名列二榜,然升官最快的,是您老啊,有一次竟然连升四级,如果不是有汉人不能为王的古训,再后来你可能就是一王了;在湖南当团练,因与提督鲍起豹的斗争和与湖南官场的龌龊,不得不远走衡阳,但也由此练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朝廷水师和后来平定洪杨的曾家军;出兵第一仗就遭遇靖港惨败,但有随后的十战十胜,更有后来的震动朝野的克复武昌大胜利。几乎每次失意后都有大得意。
曾曰:是啊,我真的是非常的幸运。所以我对自己说,永远不要心怀不满,不要口出怨言,认为自己怀才不遇,遇人不淑,世无明主,遂使自己这样的人才报国无门,成为土中沙砾,不能闪光。要相信天道酬勤,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永怀着一颗惴惴不安之心,端着一种如履薄冰之态,不张狂,不自我,诚惶诚恐地对待命运中的一切,等待属于你的机会。
畏命并不是要你束手束脚、无所作为。那不叫畏命,那叫服命,就像雪翁讲的,相信自己是天生做小的命,天生贫贱的命。畏命是叫你端正自己对命运的看法和态度,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始终相信,在自己的生命中发生的种种都不是毫无道理的,都是良有深意的,都对自己的命运有大影响。如果自己能够敬畏地看待它们,认真地处理它们,或许自己的生活就将从此改观。
如夫人与同进士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期间,其幕府人才济济,聚集了一批好学上进、才华横溢的文人学士。每天早晚两次正餐,曾国藩常和幕僚们一起吃饭。席上,国事、兵事谈得少,大多谈学问文章、野史轶事,甚至街谈巷议。
一天早上,两江总督的衙门餐厅里,曾国藩又和幕僚们一起有说有笑地吃早饭。
“诸位发现没有,廉卿兄的头发都变青了。”二十多岁的桐城才子吴汝伦,在听完曾国藩讲《挺经》后,左右张望了一眼,指着旁边的武昌古文家张裕钊对大家说。
张裕钊虽然只有三十多岁,却头发花白。他不满意自己未老先衰,昨天特地染了。于是众人的眼睛都转向正在吃饭的张裕钊,弄得张裕钊很不好意思。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