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猎犬捕鼠与王珐鉴才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个叫猗于皋的人听说尾勺氏养了一只猎犬,非常擅长捕猎,不禁十分羡慕。于是用一对上好的白璧,将猎犬换到了手。这头猎犬果然长得勇武极了。棕黑色的皮毛闪闪发亮,又小又尖的耳朵直竖在头顶,两只眼睛光芒四射,四肢直而长,走起路来轻盈而矫健。
猗于皋得了猎犬非常高兴,把它脖子上套上镀金链子,常常一边抚摸着猎犬的脑袋喂东西,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猎犬啊猎犬,我如此厚待你,你可不要辜负了我的希望啊。”
有一天,一只大老鼠从房檐下跑过,猗于皋急忙跑过去解开猎犬,叫它去扑咬老鼠。可是猎犬瞧了老鼠几眼,置之不理。第二天,又有老鼠跑过,猎犬仍旧无动于衷。猗于皋取过鞭子抽打猎犬,边打边骂:“你这没用的畜牲,只知道享乐,什么事也不愿做!”
猗于皋的朋友安子佗正好前来做客,听他说了这件事,说:“我听说巨阙宝剑虽然锋利,但补鞋却不如尖利的锥子;锦绣丝绸虽然漂亮,但用来洗脸却不如一尺粗布。猎犬虽然凶猛,但捉起老鼠来却不如猫。你现在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找一条铁链把狗的两条后腿连上﹐让它不能自由地奔跑﹐只能在室内活动﹐这样它一定能够抓到老鼠。第二个办法是再买一只猫来捉老鼠,放开猎犬去捕捉野兔呢?”
猗于皋先按安子佗的第一个办法去做,这条狗果然能抓到老鼠了,可是抓得很费力,而且根本无法遏制老鼠猖狂活动。他没有办法,只好再用第二个办法,买来一只猫,而把狗放开带到野外去抓野兔。结果猫把老鼠全捉光了,狗也抓来了不少野兔。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无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人。同时,也没有人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全才,只有知人善任,才不会做出叫猎犬去抓老鼠的荒唐事来。
英国管理学家E•特雷默指出:每个人都有一个安置的地方,一切都在它应在的地方。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徵。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
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每个人的才华虽然高低不同,但一定是各有长短,因此在选拔人才时要看重的是他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利用个人特有的才能再委以相应责任,使各安其职,这样才会使诸方矛盾趋于平衡。否则,职位与才华不能适合,使应有的能力发挥不出﹐彼此之间互不信服﹐势必造成冲突的加剧,这是我们选择人才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一条狗来说﹐人可以采取一些办法约束它﹐以符合捉老鼠的要求﹐但如果是志向远大的人才,就绝不能用第一个办法,而应该尽量给以空间让他去施展。因为人才比狗聪明许多﹐高级许多﹐如果把人束缚在一个小天地里面﹐他们会一无所成,要么浪费才华,要么跳槽而去。
反过来,对于员工而言,所就者高,所成者大。而在一些不会用人的管理者手中,那些真正优秀的员工一定会跳槽离开,而绝不甘于被训练成了勉强会捕捉老鼠的“狗”。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