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不欢迎这种“下来”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怕不下来,二怕都下来”,这是在机关作风转变、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越来越多的新形势下,有些基层单位的一种担心。
机关干部“都下来”本来是好事,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单位往往承受不了。所以“都下来”之后,确实有个“怎样下来”和“下来干什么”的问题。
“都下来”之后,基层最怕“下来”的是名目繁多的“检查团”,特别是不解决问题,同一内容、不同层次的重复“检查团”。这类“团”,大队人马,兴师动众。来之前,基层单位往往要昼夜赶班,突击准备,没做的事现补,情况不多现凑,材料不足硬编,搞得筋疲力尽,好一派“全民总动员,糊弄检查团”的景象。“检查团”下来之后,还必须前呼后拥,一把手亲自谈,班子成员都出面,否则就有重视不够之嫌。
基层最讨厌的“下来”,是有的干部下来“散心”。下之前,这些人没有明确的目的。到基层单位之后,走马观花,东拉西扯。这种“下来”,既不耗神,也不费力,往往比坐在机关看报纸轻松。还有的在春暖花开之时,“下”到山青水秀的地方,呼吸清新空气;炎热的夏天,“下”到避暑场所,消热解闷;到了冬天,则从这个机关单位“下”到另一个机关单位,喝点茶水,唠点闲嗑。这种下来,徒增基层单位的负担,着实让人厌恶。
要使机关干部“下来”同基层工作“上去”成正比,关键还是下去的干部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下去之前,应该有充分的准备,调查什么,解决什么,心里至少有个小九九。在确定议题之后,下去就要竭尽全力,实实在在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应尽量少牵扯基层领导的精力。检查团的“同类项”应该合并,同一件事,几个部门最好一块下去办,一揽子解决问题,不要轮番出击,搞得基层单位应接不暇。这样既办了应办的实事,又减少了基层接待的负担,可谓两全其美。如此行事,大概一些基层单位就不会担心“都下来”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