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人走政息要不得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每个领导干部到新的地方工作,都想干一番事业,创点业绩,造福一方百姓,留下好的名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嘛!谁希望在一个地方工作几年,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山河依旧,留下的只有遗憾呢?就是那种不干工作,只谋私利,所到之处,中饱私囊,自己捞个沟满壕平,群众却困苦不堪,以致怨声载道的人,也要粉饰遮掩,不愿留下更多的骂名呢!
但是,一个领导干部在一个位置上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少则二三年,多则五六年,要想干更多的事情也难。常有这样的事:一位领导干部到一个地区工作后,经过一番考察思考,提出了工作思路,勾画出发展蓝图,落实刚刚起步,或者刚刚打开局面,一纸调令会让他不得不停下脚步。有时实施一个大的工程,干到中间工作调离,如果资金充裕,还可以继续下去,遇有困难,就会顺势停下来。于是,人“走”政息,一些离任领导往往要留下半途而废的规划,留下或多或少的半截子工程。
对于继任者来说,来到一个新的岗位,往往要重打鼓另开张,规划新的蓝图,提出新的工作主张,而不愿延续前任。否则完成前任留下的半截子工程,继承他们的“未竟事业”,干出政绩来归谁所有呢?有些人往往怀有这样的心理。
于是,常可看到这种情况:一个地区的发展思路本来应该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一经确定,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但由于领导人变动,往往思路中断,半途而废。同样一项工作,今天往东,明天往西,变来变去,老翻烧饼,结果一事无成。比如,有的地区,在确定发展思路时,连续几届班子在是否依托该地区大型企业上观点不同。有的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发展地方经济离不开大型企业,因此要搞好联合,统盘规划,协调发展。有的则认为,“大树底下不长草”,大型企业对发展地方经济并不是优势,必须独辟蹊径,另谋发展,地方经济才有希望。显然,倘若一个地区总体发展战略摇摆不定,不能形成合力,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就会贻误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还有的城市,对于城市绿化的总体树种前后任领导看法不同,这任栽上去,下任拔出来,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城市的主要广场,不少新任市长都要重修一次。有的广场原本树木繁茂,郁郁葱葱,人们休闲健身,其乐融融。班子调整后,也要耗资数千万加以改造,群众并不欢迎。也有的城市,城市建设的方向争执不下,这届班子主张新区建设为主,下届班子主张以老区改造为主;这届班子主张城市往南发展,下届主张往北延伸,举棋不定,各不相让,最终把城市搞成了“四不象”。
解决这种人“走”政息的积弊,我以为对于领导者来说,主要还是应该出以公心,对于正确的决策不管是谁定的,都应该坚持不懈干下去,不以人废言,像愚公的后代那样,一代一代为着一个目标,挖山不止,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