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慎防“数字”出干部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偶有这样的事,一个地区或单位的经济发展每年都是“两位数增长”,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其领导干部一个接一个提拔使用,而一旦接替人选中来了个“较真”的人,把“老账”都翻腾出来,弄个底朝天,竟发现“增长数字是假的”,“账目是编出来的”,“窟窿硕大”,“负债是惊人的”。
有些领导喜欢用统计数字说话,因为数字最能反映事情的真实性,重视数字无疑是求实精神的体现。然而有些数字难于统计,更难于检查,因此具有欺骗性。比如,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数字,某人好人好事做了多少件,某单位开展谈心活动多少次,一帮一结对子结了多少个;乃至开展微笑服务笑了多少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多少吨,喷洒消毒水多少次,消灭苍蝇、蚊子多少只,等等。
也有些数字是可以统计的,但如果不注重检查核实,难辨真伪,也会闹出笑话。如有的地区植树造林,每年植树多大面积,成活率90%以上,年年如此,累计起来不仅无山不绿,无土不林,甚至城市道路上,农村锅台上,也该郁郁葱葱了。又如有的地区下岗和失业职工就业人数,把每个月、每一年的数字累计起来,即使去掉再次下岗的,也早就超过100%了。
数字同其他事物一样也会有真有假,也要谨防虚假。对于一个机关来讲,干部人数应该是真实的,但机构改革中统计人数时,竟发现有的机关单位为了增加办公经费,退休职工仍然名列其中。对于街道和居委会来讲,所辖居民生死状况应该是了然于胸的,但在统计最低生活保障线情况时,竟出现死亡人口冒领低保费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增加值应该是衡量经营状况的权威指标,其中既包括速度,又包括效益,看似公允,其实增加值同产值密不可分,而产值的多少很难统计,虚报很容易,因而增加值的准确性就大打折扣了。对于一个地区来讲,GDP是衡量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但其基础数字是诸如企业增加值等,如果基础不牢,最后的数字大厦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奇怪的现象:一个地区所属各地,GDP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但整个地区GDP却被领导者和统计部门确定为一位数。可见虚假的情况,人人心知肚明。在此,虚假被悄悄地承认了,又不声不响地回避了。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企业的利润,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应该是不会掺假的,其实也不然。比如企业利润,可以用银行贷款交税,叫做“虚收虚转”;也可以把第二年的收入予借到今年,叫做“寅吃卯粮”。
我罗列上述情况,并不是说数字都不能相信。在许多情况下,用数字说话是最有力的。这里关键是统计数字的人是否诚实,是否可信。如果原本诚信之人现在变得不可信了,则要看看上面有没有“逼良为娼”——硬下指标的问题;或者有没有“诱良为娼”——数字出干部的问题。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