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反映问题和提供建议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自然、真诚是最佳的出发点
在谈论单位的管理理念时,经常可以听到上司这样说:“在我们单位,我的办公室大门永远为员工们敞开着,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进来进行双向沟通。”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职员认为沟通不是件容易的事。
尽管上司办公室的大门敞开着,可是又有几位职员愿意主动去和上司进行双向沟通呢?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有50%的职员,声称从来没有进过上司的公室,而在进过上司办公室的50%职员中,又有25%的职员表示并非是主动的,而是被上司叫进去的,一般而言,下属对此的解释是:上司的门虽然是开着的,但那是形式上的。从感觉的角度而言,这扇门实质上并没有真正敞开。正所谓人微言轻,有时下属的确对单位的某项方案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想法归想法,单位的方案还是得执行,或者根本是说了也白说,上司会罗列各种各样的具体困难,让人觉得简直是在白费力气。
如果你寄希望于上司会自然地了解其下属的期盼,那定会令你大失所望。职员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在生活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很希望在这个时候上司会比较善解人意,帮助去克服这些问题。但是只要不是被上司叫进办公室,这些人一般从来都不会想到要主动去和上司谈谈,他们想像上司能够像魔术师一样,自然而然地了解和提供下属所需要的信息和帮助。当然有些上司确实能够在关心下属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是作为下属,如果期望所有上司都能够如此,那就是太不切合实际了。因为上司毕竟也是常人。大单位尤其如此,下属有几百甚至上千人,上司不太可能像孙悟空一样钻到每一个下属的肚子里。作为上司本身,除了关心下属之外,更面临的是单位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矛盾,更需要承受来自领导和同级之间的压力。
的确,无论是上司还是下属,他们之间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经常的交流,如此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工作关系。和谐的关系能够避免毫无必要的误解和冲突,而这种良好的关系首先需要的是对双方工作的理解。作为下属必须意识到,上司非常需要得到自己的帮助、配合和建议,需要捕捉来自下属的问题和反馈,从而帮助他做出相应的计划和安排,而上司也需要来自下属的忠诚、可靠与合作,这些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做到。
一般说来,人们在与同等级、同层次的人讲话时,表现比较正常,行为举止都会比较自然、大方。但是在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时,就可能感到紧张,表现比较拘谨,并且自卑感强。相反在与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讲话时,就会表现得比较自如、自信,甚至比较放肆。
比如,有的人在上司面前从不敢“妄言”,与同级别同事也不多说话,可是在下属面前讲话时,则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有的人则在一般人面前总是摆出一副能者的架势,可是一见到权威就显得十分驯服和 虔诚。
因此向上司坦诚地反映问题和提供建议,首先就需要选择好时机,向上司反映问题和提供建议的最好时机,是到上司的办公室,和他约时间,可以这样说:“我有一项建议需要与您讨论,可以和您约个时间吗?”记住,大清早刚到办公室,或午后令人疲惫的时候,都不适宜向上司反映问题和提供建议,当上司表现出不赞同或心不在焉的神情时,就不要再展开自己的话题了,否则不会有什么好效果。
其次和上司交谈沟通的时候,请温和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建议,切忌有情绪化的举止,更要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批评永远比建议要容易得多,切忌只是批评和提出问题,还需要提出有什么改进的办法。上司需要的职员是值得支付薪水、表现可圈可点的人才,如果在反映问题和提供建议之后,又能够对上司说:“这问题虽然让我左右为难,但我会尽全力处理好这件事的。”这样说,不仅可以体现负责尽职,而且最主要的是一切尚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再次对单位有批评和建议时,提出问题的人一定要有正确观念。很多人会说,希望“单位”如何如何,把自己远远地撇清,但单位是从管理阶层到基层职员共同组成的,如果单位不好,大家都有责任。如果提出批评的人是和单位荣辱与共,那么他的话绝对不会让人听了不舒服。当然,单位也有责任提供畅所欲言的环境,切忌让大家有秋后算账的恐惧。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