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调整选择合适的方向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摸着石头过河,在总结中前进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基本贯穿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关键节点,明确每个阶段以及关键节点的特征与任务,做好规划,调整和把握好职业生涯中每个阶段和关键节点时的合适方向,对更快地达到职业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1.关键阶段
(1)20岁~30岁——万事开头难
这一时期一般从学校正式走上职场,是职业生涯的初始和基础阶段。如何起步,直接关系到以后的发展方向。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择业。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主客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设定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计划,另外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同时还要坚持学习,不断进取。
年轻人步入职场,表现如何,对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有些年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总以为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到单位工作后不屑于做一些零星小事,从而给上司和同事们留下不太良好的印象,这对一个年轻人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危机。
另外,在这个时期还一定要处理好成家与立业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现代社会,成家的时间都大为推迟,但是在此时段毕竟处于较高比率,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对职场的成功是很有助益的,反之,或多或少会有些影响。
(2)30岁~40岁——注重坐实修正
“三十而立”,这个时期是一个人在职场中最风华正茂,也是充分展现才能、获得晋升、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之时。此时的任务,除奋发努力,展示才能,拓展事业以外,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一个调整职业计划、修正职场目标的任务。“三十以后,才明白”,这一时期对自己、对环境应该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要仔细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方向、所确定的职场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如不理想,可以尽快地予以调整和修正。
(3)40岁~50岁——及时自省学习
“四十不惑”,这一时期,是职场的收获季节,也是职场成功人士大显身手的时期。到了这个时期仍一无所获、事业无成的职场中人应深刻地反省,着重在自身寻找原因,对职场环境等其他因素也需要做客观分析,切勿将一切不利的原因都归咎于外界因素、他人之过。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找出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才能解决职场发展的困阻和瓶颈,把握今后的努力方向。
此时期还需继续“充电”。很多职场中人在此时期都会遇到知识更新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日趋缩短,如不及时“充电”,将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甚至影响到职场的发展。
(4)50岁~60岁——做好晚年计划
“五十而知天命”,此时期是人生的转折期,无论是在职场上继续发展,还是准备退休,都面临着重大的变化。由于医学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此时乃至以后的几十年,都能身体健康,照常工作,所以做好晚年生涯的计划十分重要。
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退休后,准备做什么,然后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准备方案;二是学习一些工作技能和休闲方式,最好是在退休前二年开始着手学习;三是了解退休后的有关机构部门,目前大部分地区已有离退休人员的活动中心和职业介绍所,可提前与这些部门联系,取得帮助。
2.关键节点
毕业和“跳槽”都应该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节点,毕业于名牌大学、曾就职于某著名跨国公司……这些令人羡慕的“职场资本”,如果运用得好,肯定会有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但如果以此“一叶障目”,可能就会与真正适合的工作失之交臂,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甚至反而成为一些人职业生涯中的发展障碍。高估或低估自身的竞争力以及“面子”观念作祟,应该是两大症结所在。
对于刚毕业的人来说,职业生涯刚刚起步,没有什么可以沾沾自喜的,个人的职业竞争力所在,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大学的光环,只是让自己的选择范围和层次可以更宽广些。但与此同时,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是应届毕业生的最大劣势,因此还须从低层开始锻炼自己。摆正位置,选择适合的单位和职位,是非常关键的。不必急于一下子去名牌企业,毕竟工作经验为零;也切忌不甘于从小职员做起,因为每个职场成功人士,都是从小职员开始做起的。相信“是金子总要闪光”,是人才也一定会有很好的职场发展 机遇。
对于一些“跳槽者”而言,有找更好单位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就像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只会往前看一样,是一种积极的职场发展观,但什么是更好单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单纯地比实力、比名气、比规模、比位置……肯定是不可取的。因为有发展潜力的单位,可能规模上、实力上还比不上老东家,但却可能是只“成长股”,可能在若干年后给自己一个很大的惊喜。一个能够给予自己足够发展空间的单位,虽然承诺的薪水可能比不上原单位,但却可能有更大的职场发挥空间和发展机会。
同时应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到底需要怎样的工作平台,对于“跳槽者”来说,职场有没有发展,职位能不能晋升,人际关系是否有压力等才是促使“跳槽”的导火索,所以在寻觅新工作时,一定要把这些“变数”放在首位来考虑。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