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制变——熟悉多种套路以变制变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NBA球员们的球技之所以如此娴熟,变化多端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论是在传球技巧上,还是在投篮方面,甚至在防守策略上,他们都十分注重变化。只有以变应变,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篮球战术讲究的就是一个变化多端。诸如战术配合、快攻与防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混合防守等。
战术配合是指2~3人之间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方法。它是全队战术的基础,分进攻和防守两大部分。阵地进攻有传切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和突分配合。防阵地进攻配合有挤过、穿过、交换、关门、夹击和补防配合。
快攻战术是由守转攻时,以最快的速度超越对方,争取以多打少,或趁对方立足未稳抓住战机,果断、快速攻击的一种战术。快攻的组织形式有长传、短传结合运球推进两种。长传快攻只有发动和结束两个阶段;短传快攻包括发动与接应、推进、结束三个阶段快攻的推进过程中,5名队员形成前、后、左、右合理的层次,一般是形成前3后2的梯次队形,推进的形式有传球推进、运球推进和传运结合推进等。推进的路线有中路推进、边线推进和中、边结合推进。防快攻战术是指对方发动快攻时,一系列制约快攻的战术。
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这是篮球比赛中各种防守战术的基础。它是由攻转守时,迅速退回后场,以一人盯住一人进行防守为主,同时兼顾他人,进行集体防守的一种战术。根据进攻队的特点和防守队的能力,半场人盯人防守可分为扩大防守和缩小防守两种。当进攻队外线投篮不太准,而突破能力和内线攻击能力较强时,防守队可采用半场缩小人盯人防守,防守范围为6~8公尺。当进攻队外围投篮较准,控制支配球、突破和内线攻击相对较弱时,可采用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防守距离可达8~10公尺。
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这是一种积极主动、带有攻击性的防守战术。防守队员由攻转守时,在全场范围内分工负责紧逼自己的对手,利用有效的脚步动作,采用攻击性行动,积极阻扰对手移动、传接球、运球和投篮,破坏对手有组织的战术配合。
区域联防在半场内每个防守队员分工负责一个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的球和进攻队员,并与同伴协同防守,把各个区有机联系起来。这种战术以防球为主,人、球、区兼顾。
混合防守是指一部分队员按盯人的原则防守,另一部分队员按联防的原则防守。这种防守针对性强,能合理地组织本队的防守力量,以控制对方攻击能力最强的队员。
战术上有如此多的变化,这就要求队员要不断地适应各种变化,并从自身出发,从攻防的各个角度不断变化,让对手摸不清的真实用意。这样就可以出奇不意,达到目的。我们在看NBA球员打球时,总是常常被球员们的那种变化莫测的传球和投篮技术所折服。同时,球员在防守和进攻的路线上也是神秘莫测的,常常出人意料之外。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不断地变化,以变制变,才能打出好球,赢得比赛。
以变制变,是一种策略,是一种智慧。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要善于以变制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从而赢得主动权。
古代兵家认为,善谋者胜,善变者赢。在战争中,指挥员既要精于运筹谋划,又要善于临机应变。只有做到“因敌制变”,才能实现“因敌制胜”。战争是两股活力之间的对抗。战场上的情况总是千变万化,从来没有什么定势的战争法则。指挥员能否做到敌变我变,巧妙地运筹战事,灵活地运用战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只有适应敌情变化,采取相应对策,方能克敌制胜。如果墨守成规,以不变的战法应付变化了的情况,必然要受到战争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变力也是战斗力,是战争的一条重要规律。
“应变力也是战斗力,而且是重要的战斗力。”这是著名军事家拿破仑的一句军事名言。拿破仑所讲的战斗力是指置身于战场的指挥员从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出发,通过主观的创造性思维而实现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应变力。这种应变力可以使己方在军事活力对抗中遇变不惊,泰然自如,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进而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战斗力。
我国古代著名兵书《孙子兵法•虚实篇》讲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百战奇法•变战》也讲道:“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古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这些都是说指挥员在战争中的作战指导要“因敌制变”,灵活用兵。古往今来,大凡名将用兵,都注重应变制敌。刘邦夺取关中地区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曹操攻打壶关城的“网开一面,虚设生路”,邓尼茨利用潜艇采取“狼群战术”进行水面夜袭,朱可夫使用高炮水平射击打敌地面集群……这些都是战争史上应变制敌的杰作。
战争中如此,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同样要具有这种能力。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才能在职场中占的一席之地。
应变能力,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我们行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是复杂的社会活动对一个人的素质提出的一条起码的要求,也是确保社会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
具有应变能力的人,不例行公事,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能够从表面“平静”中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对改革中遇到新事物、新工作,能够倾听各方面的意图,认真分析,勇于开拓,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方案;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不陶醉,能够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不得意忘形,能透过成绩找差距、挖隐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个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地作出机智果断的应变。在当今世界,事物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千姿百态,但就其应变与工作的关系而言,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情况:其一是变化尚未偏离工作活动的前进方向的阶段;其二变化明显偏离工作活动的前进方向的第一阶段。
对于第一阶段的变化,一般无需对原决策方案作根本性的变动,只需要适当地对方案作某些局部的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但是,对于发生阶段的变化,就需要进行审慎的斟酌,对原先的决策作较大的改动,甚至“推倒重来”。一个优秀的人才,其非凡的应变能力,往往就表现在对一些复杂的“突发事件”和“非规范问题”的果断处理上。从复杂的计划的修订,到生死攸关的危机关头的处置;从微妙的工作活动的安排,到举足轻重的经济谈判等等都需要有机智的应变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能使一个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活动中,有意识地使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方案与客观环境相适应。但是,“应变”必在不抛弃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客观事物的不断变化而提供的一切可能条件,尽可能采取科学灵活的“应变”对策,做到“你变我也变”,从而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无原则的灵活“应变”,是圆滑世故、虚伪的政客玩弄的伎俩。
每一个人的应变能力,是建立在科学判断基础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在确知无法达到预定目标时能果断地“刹车”,及时转移工作重点;在确知再坚持一下就会取得胜利时,能够顶住压力,排除各方面的干扰,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在已实现预定计划时,能适时地提出新的可能达到的目标,鼓励自己向新的高度挺进;在发现一个人和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的情况发生变化,按照预定决策方案难以实现原来计划时,能够审时度势,急中生智,临场做出新的最佳决策,将我们的工作继续引向胜利。
制变训练:
一是站在对手的角度看看问题。二是探寻最优方案。三是在找方法时别立即作决定。四是保持警觉之心。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