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把军队变成工作队:有效沟通创造无限价值(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对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是具体而复杂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识到某事,他是不会积极参与并完成这项事情的。反过来,如果一个人理解和相信某事,他一定会想办法做好它。沟通正好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融洽的同事关系,能直接影响组织效率的高低。良好的沟通会让你的好想法和思路能够很好地传递给对方并得到对方的认同,从而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对方会因为理解和认同你的想法或思路而努力去达成它。所以,无论如何要记住:沟通使我们的距离更近。
世界上任何企业组织都面临着利润和成本的问题,企业只有创造利润才能生存继而发展壮大,只有节约成本才能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利润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的沟通创造的,良好的沟通能创造客户信任的价值。一个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与公众有良好沟通的企业,必然能获得公众的高度信任。公众对企业的信任会直接转化为对产品的信任,而对产品的信任则是维系客户继续购买企业产品的保证。
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创造价值,也可以节约成本,从另一个角度讲,节约了成本也就是创造了价值。企业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及诸多关系群体,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传达信息、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如何才能让目标群体最有效地接收到信息,这是许多企业所头疼的问题,而为此所花费的金钱、时间与精力就是沟通的成本。沟通无极限,这更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技巧。一个好的团队当然要有共同的愿景,非一日可以得来。需要无时不在的沟通,从目标到细节,都在沟通的内容之列。
20世纪80年代,有一对两地分居的夫妇,丈夫留学美国,妻子在国内上班。当时的电话资费非常贵,每分钟要二三十元钱,这对夫妇沟通的成本很高。后来他们想了一个既省钱又能保证每天都能沟通的办法。他们约定:当电话铃响一声就挂断的话,含义是“我很好,不要挂念”;当电话铃响两声挂断的话,含义是“你的回信我收到了,请放心”;当电话铃响三声挂断,含义是“我的信件寄出,注意查收”;铃响三声以后还不挂断,代表“我确实有话要说,请接电话”。
故事中的夫妇巧妙利用打电话的约定,将他们的沟通模式化,标准化,于是大大节省了例行沟通的成本,只有例外情况才付费用。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很多,成本也很低,但故事中想方设法降低沟通成本的思想值得借鉴。
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企业从上到下都重视沟通管理,拥有良好的沟通文化。一个团队没有默契,不能发挥团队绩效,而团队没有交流沟通,也不可能达成共识。因此,应该积极鼓励身边每一个人都要将自己放在一个掌握企业命运的高度上,善用任何沟通的机会,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自己身边的成员充分交流,这样才能凝聚团队达成共识。
作为企业的员工,只有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才可以避免责任真空。往往会有责任真空出现在各部门之间,这也成为出现了问题之后各部门能够推诿责任的借口。工作中的不协调时有发生,你需要抽出不少的时间来处理和同事之间的冲突和误会。其实有很多冲突纯属是误会,只是大家面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理解的问题。确实,主动或坦诚地承认自己错了,这除了需要勇气外,还需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没有事先统一思想引起的。
沟通是合作的基础,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妥协,在很多成功的沟通案例中,都蕴涵着妥协的成分在里面,大到国家与国家间的谈判,小到同事与同事之间处理工作问题,都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妥协。如果不会妥协和退让,会导致最后沟通出现问题。
陈是一个软件公司的老板,公司虽然规模很小,产品质量却非常不错。但公司的营销能力明显不足,订单一般都是通过渠道获得。这些渠道包括各地的一些咨询公司或培训公司。每次合作中,陈总认为渠道只是帮助公司获得市场信息,并不能保障把项目拿下来。所以,在与渠道的谈判中,总是毫不退让,渠道与公司之间的利益矛盾加深。时间长了,这些渠道都不会将信息给陈的公司,公司的经营处于艰难的境地。
当然,沟通中的妥协与退让,也不是无原则的妥协与退让。而是建立在底线的基础上的妥协,就像和街头小贩的讨价还价一样,当我们还一个价格是他无法接受的情况下,交易是无法完成的。在沟通前,需要明确自己的底线是什么,自己最低能够接受的条件是什么,在沟通中,要反复试探出对方的底线,沟通的余地只能建立在彼此双方的心理底线以上,否则,再好的沟通技巧都会失去效果。
员工尤其应该注重与主管领导的沟通,因为管理者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很杂,许多时间并不能为自己主动控制,因此经常会忽视与部属的沟通。更重要一点,管理者对许多工作在下达命令让员工去执行后,自己并没有亲自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去,因此没有切实考虑到员工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总认为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导致缺少主动与员工沟通的精神。作为员工应该有主动与领导沟通的精神,这样可以弥补主管因为工作繁忙和没有具体参与执行工作而忽视的沟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不可能是沿着单一直线形的轨道发展,也就是每一家企业所面对的商业环境不再只是客户、供应商、销售商等单一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还必须与产业链之外的政府、媒体、竞争对手、银行等相关团体打交道,将企业良性信息传达给他们,也接受他们回馈的意见。如此,企业才能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得到支持与发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