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股票市场(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随机漫步”理论
由于对股市评估公司价值的方式不满,学者们开始寻找更好的理解股价变化的方式。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一个年轻的美国学生欧仁•法马接受了帮助教授出版一份股市简报的任务(这类股市简报通常对股价进行预测,为私人投资者服务)。教授研究出了一套规律,他认为这套规律可以帮助投资者在价格上涨前买入、在价格下跌前卖出。他布置法马用计算机研究个股价格的历史数据,找出“买入”和“卖出”信号。法马却发现,教授的那套体系只适用于历史数据,却无助于预测未来的股价变化。
教授的方法便是“技术分析”或“图表分析”的一种,它的假设是,可以通过以往的股价变化模式预测出未来的模式。技术分析理论认为:
誗股价的变化是有趋势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誗股价变化的模式是会重复发生的。
欧仁•法马却认为,这些假设是错误的,事实上股价的变化是随机的。要理解为何一个模式是随机的,可以拿多次扔硬币的情况来比喻。尽管每次抛出硬币的结果都与上次不相关,但多次抛出硬币时,可能会出现一连串正面或一连串背面的情况。如果你把一连串正面理解为一个模式,并且想根据它来预测下次的结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下一次抛出硬币时正反面的比例永远还是50∶50。
法马的论断是,股价的变化反映了投资者观点的变化,而且是随机的——过去的价格变动无法帮助你预测未来的变动。
很多对股价变化的研究都有力地支持了法马的结论,尽管有时可以从过去和未来的变化之间找出一点相关性,但它们都太微小,投资者无法真正利用,考虑到交易成本因素后就更是如此。
不存在价格趋势?
作为一名投资者,你可能已经看到过这类警告:“过去的股价不一定是未来股价变化的指导。”这样的警告是要提醒你,不要因为一个股价显现出了某种模式,就认为它在未来一定会继续这种模式。
有效市场理论
法马认为无法通过“返检”历史价格来预测未来股价,这样的看法帮他形成了一套自己对于股价变化的解释。在观察美国市场后,他认为有如此之多的职业分析家们在争相对出现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析解读,所以,作为一个群体来说,他们是非常有效率的。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股价都反映了投资者们的集体观点,而这些观点又是以得到的信息为基础形成的。当新信息出现时,职业人士们很快地作出判断,而股价的变化就反映了这些判断的变化。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专业投资者的竞争是如此激烈,他们争取更高回报的努力正相互抵消——换句话说,一名专业投资者不大可能长期地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怎么来解释极少数投资者确实在很长时期内一直获得高于平均值的回报呢?答案是:正如你多次抛硬币一样,优异的业绩也可能连续出现,但这种出现是随机的。从数学概率的角度来看,投资的成功并不一定是高超技术的表现,而可能只是几率分布的结果。
可能存在的市场无效性
美国主要的股票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吸引人的交易场所。每天,都有成千上百万股票在这里换手。多数人都认为,一个像NYSE这样监管严格的大型市场在股票价格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小一些的股市可能并非同样有效。除香港和澳大利亚外,亚太地区其他地方的股市每天的交易量较小,研究它们的专业分析师也比较少,对于相关信息的披露也不够完全。这些因素都说明,在这些市场上有机会胜出——但大概只有全职的专业投资者才能做到。
对于小的个人投资者来说,从当地的市场无效性中获益的途径之一就是寻找“超跌股”。超跌就是市场或工业行业突然因经济政治事件带来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变化得过于激烈。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价格的下跌可能会过头,过一阵还会恢复。
短线时机交易
在多数发达国家的市场中,短线时机交易——也就是快速买卖以抓住价格涨跌的方法——都不是小投资者应该采用的。那句名言“不是市场时机,而是在市场中的时间”就反映了这样一种观点:平均成本投资法(见本书附录部分)会比市场时机策略带来更好的回报。
在较小的市场上,有时你会发现股价肯定出现了超跌,这时你看到了好时机,但这样做也冒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对任何人来说,把资产的大部分押上去赌博都是不明智的。
损失抵触心理和股票溢价
为何从长期来看,股票的平均收益比其他资产类别要高得多呢?如果投资者是理性的,股价是否应该更忠实地反映公司本身的业绩?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叫“展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对于自己财产变化的关注要大大高于对自己财产实际规模的关注。
“展望理论”认为,很多投资者作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贫富程度而作出不同判断。如果投资者因为一段时间的股价上升而高兴,他们会产生一种富足感,从而愿意买更多的股票。如果价格下跌,他们会感觉自己更穷了,从而开始抛出股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高买低卖”的错误。
如果股票的表现非常差,投资者们又会开始在低价买进,同时期待着价格回到长期平均值。这与他们在股票上升时的行为产生了鲜明对比——在股价上升时,他们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期望股价能进一步偏离长期平均值而走得更高。
根据“展望理论”,一个投资者如果是理性的,他的行为基础应该永远建立在股价会回到长期平均值的判断上。
市场有效性理论说明,我们不该一味追求超出平均水平的表现,而展望理论又解释了为何如此多的投资者不顾这一点,“非理性”地行动。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快,新工业的增长也比老工业要快。尽管没人能把未来预言得很准,但像中国和印度这类国家,以及像生物技术这类行业的长期增长前景都应该是很诱人的。
尽管作为私人投资者,你无法指望自己一定能极为成功地选取个股,但你还是可以选择把资产组合中更大的比例放到发展前景看起来较好的国家和行业中。
在下一章中我们会介绍共同基金,它便是帮你实现上述投资策略的一个手段。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