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93节:神州数码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000年4月3日,就像一个离开父母自立门户的小儿子,郭为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神州数码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新公司的誓师大会在前一天召开。他现在拥有6亿元资产和大约3 000名员工,还拥有原来联想公司的代理、电子商务和系统集成业务。尽管公司正式的成立大会还要等到5个月之后,在香港的上市就更迟一些,但是总经理郭为第一次有了长大成人的感觉。
柳传志送给他“再造辉煌”四个字。在别人看来,他春风得意,他自己也在人前人后做出信心十足的样子。那些采访了他的记者都把他描绘成一个雄心万丈、自信、果敢和能力超群的人。其实他的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是没有选择的,只能接受一个现实,”他在多年以后对记者这样说,“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不这么拆又怎么办,谁能告诉我更好的办法?”记者于是问他当时发表在报刊上的那些激昂的话是怎么回事。他回答:“那主要是给员工信心。”和他一同离开联想的3 000员工全都一样地心里难受。副总裁林杨看出门道,对他说:“新公司的第一关是感情关。”另外一位副总裁,华祉年,说出来的话就更能代表当时公司里弥漫着的情绪:“大家情绪都不高,这么一分,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
不要说“未来怎样”,眼前就够难的。几百份合同统统都要更改,把“联想”去掉,一个一个换上“神州数码”的印章。那时候郭为总想让自己相信“神州数码”和“联想”是一对兄弟,让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联想情怀不至受到进一步的侵蚀。每当他站在合作者面前时,他就会发现没有人知道“神州数码”是什么东西,直到他说出“联想”,人家才会恍然大悟。他为此沮丧万分,知道这种局面必须改变。他开始回味十多年前开创“联想”品牌时的那种心境。当年他和陈惠湘一同设计“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脍炙人口,举国传扬,他决心找回那种感觉。
他懂得公司形象推广的奥妙在哪里,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也很多,所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把几家公关公司请来为“神州数码”设计商标,结果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直到美国兰德公司设在香港的一家机构开进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兰德的策划人员一看就很专业,他们进入后先是逐个儿找高层经理谈话,希望了解公司的未来,也体会这群年轻创业者的激情和创意,最后建议,用“无限”的概念来体现新公司的价值观。郭为和他的几位助手全都满意。于是兰德围绕“无限”二字设计了三个商标,供他们挑选:一只远航的风帆;一个手指形状的惊叹号;第三个格外别致:鲜红色的线条旋转飞舞,像是太空中的银河,又像两只紧握的手,激情四射,动感十足,富有想像力,并且保留着无穷的回味。郭为和他的高级经理们都被这最后一个迷住了,花了70万港元把它买下。“比国内公司的价格要贵10倍,”华祉年说,“但很值。”从那时起,这个“旋转着的红色线条”就成了“神州数码”的标识。看见它,你就知道是谁来了。不过,郭为仍然不愿意同联想彻底割裂,他宣称新公司将是“第二个联想”:“明天的‘神州’之于中国电子商务,必将如今日的‘联想’之于中国个人电脑。”
《南方周末》一个名叫李甬的记者率先把联想的分拆方案公布于众。那时候媒体全都把眼光集中在柳传志的“退居二线”和“谁来接班”上,互争两位少帅的短长,只有这个记者眼光独特,说联想的一分为二其实是一回事,还为自己的消息加了一行副标题:“一个是互联网,另一个也是互联网。”如果他是在暗示联想已按捺不住进入网络世界的心情,那可真算得上是先见之明。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