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46节 新局的开始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中国科学院政策局局长曹效业有一次说:“不管曾茂朝承认不承认,我认为无论是院,还是所,对联想的支持都是很有限的,这是一段历史事实。应该说联想对科学院支持很大,至少对计算所改革支持很大。”
科学院得到了联想的支持,联想则因科学院支持而完成了梦寐以求的股份制改造。2001年,联想拿到了产权证,这是一份值得骄傲的产权证,其标明国有股为65%,联想职工持股为35%,联想职工持股会代表了35%的股权。柳传志的“拐大弯”获得成功,其多年擘画终于变成了现实。
柳传志为联想找到了“国有民营”体制,他知道这是一个“怪胎”。为了突破“怪胎”之限制,联想自1993年开始启动改制,历时8年终于初步完成,其最终结局迄止今日仍无明确答案。
柳传志有一次说:“联想现在是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股占65%,虽然这种体制对联想的市场行为已无太多影响,但这只是暂时的,联想改制还要继续往前走,直到完全变成一个市场型公司。”
柳传志是从联想获得分红权开始其股份制改造努力。中国科学院科技局局长李致洁说柳传志在1993年底、1994年初提出了分红权问题。那时候他们有一次与柳传志、李勤和曾茂朝开会讨论联想下一步怎么发展,在讨论问题时,柳传志提出了分红权。柳传志他们研究了半天,突然发现他们虽然获得了35%的分红权,但多年来他们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分红,大部分应得分红都被他们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他们以最原始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核算,发现其金额与购买35%股权相差无几。他们用这笔钱买下了属于自己的股份。
一个局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局的开始。结局并不是我们所要看到的一切,当我们发现局后的秘密时,我们会突然感觉到联想的中国智慧到底提供了什么。
神州数码突然在秋天宣布全面代理长城PC,如果柳传志的承诺依旧有效,那么神州数码的股份结构一定发生了变化——联想控股已经失去了对神州数码的绝对控股地位。事实上,员工认股权的变现摊薄了联想控股的持股比例,几乎一夜之间,联想控股所持神州数码股份比例跌破50%。马雪征说:“理论上,神州是可以打元庆了。”的确,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是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它们各有自己的股东,为各自的股东利益负责。
联想很多人形容杨元庆耿直,其做事以魄力见长,决断快速,但有时不近人情;郭为则较杨元庆老成持重,以说服属下达成目标为目的。他们二人相互竞争、学习,郭为私下希望员工学习杨元庆的效率,而杨元庆则试图学习郭为与属下和谐相处技巧。
另一个传奇人物是朱立南。联想分拆大局已定时,柳传志暗令朱立南寻找一支队伍渗透进风险投资领域。2001年4月,联想投资公司成立,柳传志任董事长,朱立南以联想控股副总裁之身份兼任联想投资公司总裁。
就在巨头们获得成长机会时,陈国栋受命进军房地产业,担任了融科智地的总裁,许国兵则成为物流公司志勤美集的总裁,王建成为餐饮公司金白领的总裁。
尽管联想控股始终讳莫如深,但本书作者却有机会清晰发现柳传志的图谋:他将涉足国资改革,试图在新一轮国资改革浪潮中分一杯羹。收购中银不良资产,只是柳传志为联想控股投资事业部孵化为一个投行性质的子公司的试水。在柳传志原来的规划中,这家叫弘毅投资的子公司本应诞生于2003年9月,显然,柳传志对其准备并不满意。
也许在本书付梓之时,弘毅投资已宣告成立,它的CEO一定是一个叫赵令欢的年轻人,他是联想史上惟一的“海龟”,是柳传志为一个新的联想局布置的棋子。没有人知道他将成为一颗多么重要的棋子,没有人知道他是否会与杨元庆、郭为、朱立南一样,在联想局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但毫无疑问,他将与杨元庆们一起,走上一条尘土飞扬的命运之路。他们还来得及回头,但他们永远不会回头,这是他们的宿命。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