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智慧67 打有把握之仗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美国“朗得尔”食品进驻欧洲市场的营销智慧
美国有一家食品公司名叫伊诺,它的干酪产量虽然雄踞世界第一,但其出口量却与第一地位不相符。原来,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干酪生产成本远比伊诺低得多,因此他们在世界干酪市场上占据了支配地位。
伊诺食品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拉乔拉,它的拳头产品“朗得尔”是一种加香料的柔软的干酪,1973年问世后仅8年时间即已在北美洲干酪市场上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也有少量销往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但是,公司副总裁费希尔先生始终把目光盯在欧洲市场上,因为欧洲市场干酪交易量是北美洲的10倍以上,这是一块颇具诱惑力的大蛋糕。
“朗得尔”打进欧洲市场的可能性如何?费希尔先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1.该公司在美国西海岸附近,离东海岸约3000公里之遥,而欧洲与美国东部隔洋相望。因此伊诺的“朗得尔”运往欧洲要比欧洲干酪运往美国的距离大得多。这便出现了运费问题,“朗得尔”运往欧洲要比欧洲干酪运往美国贵得多。
2.费希尔通过美国商务部了解到“朗得尔”销往欧共体国家须交纳35%关税,而美国对进口干酪只征收10%的关税。这高额关税与较高运费无疑是“朗得尔”竞争乏力的重要因素。
3.他通过种种渠道了解欧洲市场实态,渠道之一是1980年11月法国巴黎的国际食品博览会。“朗得尔”毅然参展,并请观察员品尝“朗得尔”以了解欧洲人的口味情况,并让欧洲人知道除习惯食用的几种干酪外,世界上还有“朗得尔”,而且尝之口感相当不错。
在博览会上,费希尔先生还接触了许多食品厂的代表。他们是同行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而正是通过这些行家里手,费希尔了解到了欧洲市场上的竞争情况。他还接触了来博览会的一些 中间商,掌握了销售渠道方面的种种情况。
按说,在摸清了情况后可以做出将产品打入欧洲市场的决策了,但伊诺食品公司谨慎从事,在决定打入欧洲市场之前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试销。公司董事会认为通过试销在获得更具体的信息后再做决策较为稳妥。
在欧洲30多个国家中,伊诺公司选择了瑞典试销。因为瑞典在欧洲诸国中属于富裕户,瑞典经济水平和当地居民的口味都具有代表性。此外,瑞典较小,试销成本相对较低,通过试销,使信息资料更为丰富,这对做决策带来了许多好处。
试销后,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费希尔有了充足的把握,伊诺公司下决心要打进欧洲市场了。针对了解到的情况,它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
1.与国际船运公司谈判,赢得了每运一批货有3000美元的“特惠运费”,因而运费要比最初的报价低得多。
2.吁请美国关税委员会帮助同欧共体谈判,要求其降低干酪的高额进口税率,但此项谈判没有“结果”。公司进而决定给于适当的价格补贴,即所谓“进取性价格策略”。
3.在巴黎设立经营电子公司,一方面可以克服路途遥远之苦,便于管理伊诺公司在欧洲的业务;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获取千变万化的信息;第三可以“在世界最大几家干酪制造商藏龙卧虎的市场上”,保持住伊诺公司的“高大形象”。
4.采取一系列促销措施:
(1)考虑到从美国西部到欧洲距离远、运期长(空运成本太高,车船运成本较低但运期长)的特点,研制出新型特殊包装——一个不透气的可以重新封口的容器,从而延长了储存期,保持食品新鲜。
(2)有鉴于法国食品在欧洲最叫得响,商品特意取了个法语名字“朗得尔”(法语意思为“圆型”)。
(3)特地生产一种法国洋葱味的干酪,“从欧洲制造商那里根本买不到这种东西”。
(4)广告做到点子上。伊诺公司一不上电视、电台,二不登报、上刊物,只制作了一份针对现场买主的宣传资料。在资料中采取了特殊作法:用法语描述伊诺公司的产品是“来自美国大草原的干酪”(用法语容易使人联想到名气大的法国食品),把欧洲人对美国牛仔裤的偏爱同干酪联系起来,干酪与牛仔裤一样会产生一种诱惑力,让人对这种食品产生好感。
诸多的营销策略使伊诺食品公司取得了成功,它从1981年起每月向欧洲出口20吨“朗得尔”,终于成为美国第一家打开欧洲市场的干酪公司,伊诺公司规模不大,但它却开了打入欧洲市场的先河。
智慧点评
事前的充分准备(做好市场调查,衡量各方利弊,进行试运行,以便做出最佳的营销方案),是取得事后成功的保障,精明的商家大多是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事前的智慧胜过事后的诸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