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智慧33 孤注一掷,反向思维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投资大师伯纳德•巴鲁克的投资智慧
巴鲁克不到30岁便成了百万富翁,到了1910年,巴鲁克已经和摩根等一道成为华尔街屈指可数的大亨了。当时他在美国证券界的地位可以用“呼风唤雨”来形容。
巴鲁克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大都相当慎重,他提出应该注意投资对象的三个方面:第一,它要拥有真实的资产;其次,它最好有经营的特许优势,这样可以减低竞争,其产品或服务的出路比较有保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投资对象的管理能力。巴鲁克告诫道,宁肯投资一家没什么资金但管理良好的公司,也别去碰一家资金充裕但管理糟糕的公司的股票。对风险的控制,巴鲁克也相当注意。他认为,要经常在手里保留一定的现金,建议投资者每隔一段时间必须重新评估自已的投资,看一看情况变化后股价是否还能达到原来的预期。他又提醒投资者要学会减少损失:投资过程中的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失误后惟一的选择便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损失。巴鲁克对所谓的超额回报并不以为然,他告诫不要试图买在底部、卖在顶部。他说:“谁要是说自己总能够抄底逃顶,那准是在撒谎。”他也提醒投资者,要谨防所谓内幕消息或者道听途说,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因为投资的错误往往由此而铸成。
在大家一哄而上之时,巴鲁克总是冷静地袖手旁观,当大家冷静之时,他却是热情倍增。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风格,也许正是巴鲁克的独特之处。
有人称巴鲁克为“投机大师”的原因之一,是其貌似孤注一掷的风格。其实,巴鲁克的果断正是他出类拔萃的成功特质,尤其表现在他能够咬住其他投资者慢半拍的时机。有一则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巴氏的投资风格。他在28岁那年的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在旅途中无意听说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歼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将随即结束。巴鲁克立刻意识到若能在翌日黎明前赶回办公室操作,准能大发一笔。可是当时的班车在夜间是不运行的,他便急中生智,迅速赶到火车站,花大价钱租下一列专车,连夜疾驰,终于在黎明前赶 到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尚在睡梦中时,巴鲁克果断出击,结果赚了一大笔。
巴鲁克曾说过“群众永远都是错的。”这句话曾招来许多非议,但事实胜于雄辩。最能证明巴鲁克观点无误的,莫过于他能够在1929年大危机到来前夕顺利逃顶。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股市崩塌对全世界投资者的震撼是久久不能磨灭的,你只要想像一个上证指数从2200点急挫到250点对我们的伤害有多大!也正由于大危机,巴鲁克则对群众的盲动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他认为要想在投资中获得利润的话,非得与大多数人反向操作才行,也正是由于这种特立独行的投资风格,使巴鲁克获得了华尔街“独狼”的绰号。
事实上,“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他的很多关于投资的深刻认识都是从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来的。比如,巴鲁克主张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当人们为股市欢呼时,你就得果断卖出,别管它还会不会继续涨;当股票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不要管它是否还会下跌。
巴鲁克的判断力是让人惊异的,他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对此他解释说:“我并不聪明,但我喜欢思考。大家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只有牛顿会去问为什么。”他提醒大家,判断力的基础是了解,假如你了解了所有的事实,你的判断就是对的,反之,你的判断就是错的。
智慧点评
迷失了方向的航船是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同样地,一个人在惊涛骇浪的金融市场中拼搏,如果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作导向,那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功;此外还要仔细分析,把握股市脉动,决不可跟风走而“随波逐流”。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