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7节 为自己的心加把锁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个优秀的员工永远也不会被利欲蒙蔽眼睛,他将时刻用职业道德与高贵的人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保持德与行的一致性。当利益在前时,他丝毫不为所动,因为他的心头有一把打不开的锁。
面对种种诱惑,包括利益放在面前需要做出取舍的那一刻,真的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自己的行为。只有德积累到一定厚重的时候,个人的行才会显得自然而不生硬;也只有德积累到一定程度,行才会自然而然地流露。这也就是德与行的关系吧。
那么,怎么做才能培养德与行呢?我们认为,只有一以贯之养成地自觉才能做到这一点。于是,自觉就成了关于培养德行的重要问题。
有个寺院的住持收了很多和尚,其中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入寺,老和尚抚养他长大。小和尚觉得寺院生活太枯燥总是不安心礼佛,大清早就从院墙角那里翻墙出去。
老和尚看到倒在墙下的梯子心下了然。半夜小和尚从原路返回,当他看见老和尚双手扶梯时,惊呆了!赶忙跪在师傅面前说,我实在对不起您的养育之恩。
老和尚说:“人各有志,为什么要用我的思想去束缚你的思想呢。天凉,速加衣去吧。”小和尚至此静心佛门,终成一代高僧。
这是一个典型的顿悟的例子。从心性活泼的小和尚到一代高僧,全赖师傅的一片慧心。
可是不管怎样,专注是一种很有魅力的状态,我们知道,一个专注的人往往具有一颗纯洁的心。因为谁都知道,要想成功地做事首先要成功地做人。做事只关系到一事的成败,但做人则牵系着你的一生。
有一个老锁匠,手艺远近闻名,更让人敬重的却是他的人品。因为他每次为顾客配钥匙,总要告诉人家自己的姓名和住址,说:“如果你家发生了盗窃,只要家门是用钥匙打开的,你就来找我!”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手艺失传,他决定在两个年轻的徒弟中选一个做自己的接班人。为此,他进行了一次考试。他准备了两个保险箱,分别放在两个房间,事先规定,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打开,谁就有资格得到自己的真传。
大徒弟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箱,二徒弟却用了更多的时间。答案好像已经十分明显。可就在这时,老锁匠突然向大徒弟发问道:“保险箱里有什么?”
大徒弟连忙回答:“师傅,里面有很多钱。”
这个同样的问题又给了二徒弟,二徒弟支支吾吾了半天,不好意思地说:“师傅,我只是开锁,没注意里面。”
老锁匠点点头,把保险箱里的钱给了大徒弟,宣布二徒弟为自己的接班人。大徒弟不服气,在场的许多看热闹的人也都议论纷纷,很不理解。老锁匠说话了:“我培养接班人有一个根本的标准,就是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存私念和贪心,一旦把持不住,去登门入室或打开人家保险箱取钱都易如反掌,最终只能是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啊。”
老锁匠说得好,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随随便便打开的锁,这就是德行。古人讲“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你心里怎么想是德的问题,平时怎样做就是行的问题了。怎样做?用通常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做一个好人。好人是不带着卑鄙目的做事的人,好人是抱有一种善良的心愿为人处世的人,好人是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好人有多少种,但大家对好人一致的评价是“有好的德行”。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你首先要成为一个好人,用高尚的道德和严格的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要为外物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思考题:
1.你的理想薪酬是什么?你认为公司给你的薪酬与你的价值对等吗?
2.在薪酬与事业之间,你认为哪个更重要?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