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他们也是情感第一位(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巴义:为什么会有自卑感呢?
黄晓飞:老外来中国,我们对他们都很热情,很愿意接受对方,而我们到国外就不同,别人看我们的眼神不同,他们不会主动与我们有亲和力。
巴义:你接触的老外哪个国家比较多。
黄晓飞:欧洲人比较多,其中最多的是西班牙人,当然我还是很喜欢澳大利亚人,SOFFI是我的好朋友,先入为主的缘故吧。
巴义:很多人问到,如何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你如何看日本人?
黄晓飞:我接触过的日本人。他们很上进,不过有点神经质、自负。但接触多了也很热情,很谦逊的人。他能把自己放低姿态,我们中国人也会没有心理隔骇地和他们交往。
巴义:你怎么看AA制?
黄晓飞:其实,现在很多中国人的饭局也是AA制。这样让大家都很舒服。我身边的朋友有两种。一种是非常坦然的接受,很随便。还有一部分顾及面子,他们不接受AA,一般都是轮流请客。我相信AA制度在中国也会很普及的。
巴义:你对待私人朋友和商业场合上的外国人有什么不同吗?
黄晓飞:当然不同。首先谈论的话题会很不一样。对于商业场合的朋友,你没有必要告诉对方你个人的事情,比如你的兴趣之类。但如果很谈得来,感觉很好,可以延续为自己的私人朋友。例如谈完公事聊聊天气。但在商业场合一定要职业化,从着装、语言到很多的细节都要职业化,否则会让对方有一种不信任感。
巴义:在商务场合,用什么方法可以拉近与外国客户的关系,你有什么建议?
黄晓飞:着装细节很重要,职业化的同时最好与对方民族的喜好有一定的亲和力。
巴义:比如在国外女性都很讲究带耳环,而中国女性没有这种习惯,但是,接见外国客户可以佩戴合适的耳环,增加自己魅力的同时又表示对客户的尊重。
黄晓飞:是的。其次,接见客户之前,提前做一些调查准备。比如对方的国家、文化、礼仪等等。在必要的时候,以这些话题拉近与客户的关系。
巴义:商业上的伙伴转变为你的私人朋友,是你刻意努力使得还是水到渠成的呢?
黄晓飞:水到渠成的多一些。在合作中,对方的做事方式等等,如果你很欣赏,因为欣赏你会对对方很友好,或喜欢,当你喜欢别人的时候,对方也会喜欢你,你欣赏别人,那么你自身也自然有被对方欣赏的一面。所有,水到渠成发展为私人朋友。
巴义:你身边有没有很多令老外很反感我们中国人的地方?
黄晓飞:很多人是边读书、边工作、边体验生活,他们大多都很欣赏我们国家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文化……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很多咱们中国人的确不是很注意个人的形象细节,头发总是乱糟糟的,尤其是男性。所以,老外就对我说,怎么他们(指中国人)起床之后好像总是不梳头一样。老外了解中国人也是从通过很多的生活细节。还有,在展览展示会上,很多中国人索要礼品或手提带,或拾现场的垃圾。这些都让外国人很瞧不起我们。他们这么说,我心里的确也很难受。我们在很多方面的确需要提高,亟待改变。但是在一些特定的的环境下你又无法改变。比如乘坐公共汽车。在国外的确人们做什么事情都很自觉地排队,乘坐公共汽车,上车之后就有座位坐。可是在中国,你不争先恐后,你不挤,也许你永远都上不了车,你就会误事。在国外一个面包只有2个人来吃,而在我们国家1个面包12个人来吃,争抢是必然的。这是现实。在这种环境下面很多素质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是,又有很多方面完全可以改进。比如说随地吐痰。
巴义:在你接触外国人过程中,年龄和薪水是绝对忌讳的吗?
黄晓飞:不一定。外国人虽然大多都很open,但有些人喜欢包起自己的事情,如果是这样你就不要过问,你要尊重对方。但也有人无所谓。其实这个问题我经常被问起。薪水问题他们会经常问我,他们的出发点是想知道中国的经济水平,生活状况,只是想了解中国的国情。我也经常会问起对方这些。
巴义:如果让你选择自己的最好的好朋友,你喜欢老外还是中国人。
黄晓飞:每个人的感觉会不同。但交挚友,我还是喜欢是中国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彼此深入了解。无论你的英文有多好,总有一些是不能表达出来了,例如俚语。比如说“酷毙了”。用英文你可以说cool,hot,但是总不比你要表达的“酷毙了”。挚友是心灵的沟通,很多东西需要细节来表达,同一种背景与文化的人才容易沟通。
巴义:如果选择丈夫呢?
黄晓飞:也是中国人。这样求同存异的地方会少一些。身边也有跨国婚姻,过得很幸福,只要相互尊重。
巴义:对于这样一本书你是什么样的看法呢?
黄晓飞:这本书应当很有卖点,就如同你说,很多人非常急迫于与老外接触,甚至不惜放低自己的姿态,却总是把对方抬得很高。所以,现在我们看到这本书能摆正姿态,让他们看到和自己不一样的民族的人到底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什么样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我想,这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