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要活出自己!(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访中国日报国际专家Caroline
“也许是出于礼貌,你们(中国人)总是处处忍让,认为我们是客人,就可以谦让我们(外国人),这样实际上助长了一些外国人的嚣张气焰。他们在这里(中国)行为过分起来,比在自己国家更过分。因为没有人敢对他们的行为说‘不’。”
巴义:您在中国多长时间了?
Caroline:我是2002年2月来中国的。之前我一直在泰国度假。
巴义:那您想象中的中国和您亲眼看到的中国一定是有很多不同了?
Caroline:不同,是不同。以前,在伦敦,有一个朋友总是对我说:“啊呀,你一定要去中国一趟。中国实在太棒了!”我当时对中国还不了解。其实,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我们对中国都不是很了解。也许是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中国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比较封闭的,这种感觉一直到中国解放后也存在。我们甚至认为中国的普通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我是在泰国度假的时候决定到北京玩的,原计划只在北京游玩一两个星期,然后回伦敦。但这一呆就呆了两年半。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我重新认识了中国,重新认识了北京。这种新的认识跟我以前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我对中国人的看法。以前,在我看来,中国人跟日本人都是差不多的。不管是穿衣服方面也好,言谈举止也好,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严谨而正式。但是,真的住下来,生活在这个城市,我发现北京人并不是像我原来想的那样。他们的心胸宽广、思想也很开放、对人友好礼貌,想法单纯。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容易。这种情况其实跟有些国家是很不同的。
巴义:哦,那您觉得在交流上有什么不同呢?
Caroline:在中国,人们喜欢触摸的方式。比如说,握手,同性之间的拥抱等等。
巴义:是的。
Caroline: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西欧国家之间也有很大不同。像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北地中海的一些国家,人们更喜欢握手,拥抱彼此。但是,在北欧、英国、还有美国,人们这样就显得非常正式了。所以,当我发现北京人这么开放的时候,我真是很惊讶,这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就开始读很多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尤其是包括有关英国在内的近200年的历史。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这些国家实际上与中国都有很深的渊源,这些国家更应该对历史有所了解,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你知道吗,一百多年前,我的爷爷是这里的军人。
巴义:在中国?
Caroline:是的,在中国。在中国的南方,大英帝国时期的。不过,早在70年前他就过世了。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这是中国给我留下的最早的印象。对于祖父的事,我一无所知,只有父亲告诉过我关于他的一两件事。我对中国历史也是一无所知。不光是我,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历史都什么也不了解,尤其是对中西之间的历史知道的就更是少得可怜。对历史的无知会带来很多问题,也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如果你对过去都不了解,你就难以理解现在。
巴义:这样说来,可以说您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研究,尤其对中国解放前的历史?
Caroline:是的。
巴义:那您去过圆明园吗?
Caroline:我去过颐和园,没去过圆明园。不过,我知道,圆明园的现在这个样子跟过去西方一些国家的掠夺有关。对于这些,我感到很抱歉,这段历史是耻辱的,很不光彩。但历史是过去的东西,对于我们现代这一代人来说已经无法改变了。对这件事情,我很敏感。也许你很难想象,这也是我来中国的原因之一。我很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做些补偿、贡献,尽管这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我来说,这很重要。
巴义:那您身边那些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人他们对中国是什么样的看法和态度呢?
Caroline:共产党是在1949年成为了执政党。西方,尤其是美国,对共产主义非常敌视,非常害怕,所以他们对中国一直持有一种偏见。他们觉得共产主义非常可怕。
观念这种东西一旦深入人心就很难动摇了。
举个例子说,冷战时期有两个欧洲:东欧和西欧。东欧给我们的感觉怪怪的,我们总是觉得东欧人跟我们是不同的,而且这种观念在不断地加强,不断地深入人心。我们这一代甚至我们父母的上一代都是在这种恐惧中长大的。其实,西方很多人对共产主义是又恐惧又无知的。
中国选择了共产主义,成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在西方人看来,中国就成了自由的大敌,这种观念深深扎根于西方人的脑海中。虽然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观点,但有什么办法呢?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电视媒体、学校和周围的一切都是这样教育我的,给我灌输这种观念。你知道吗,人一旦在小时候被灌输了某种观念,就很容易变成定势思维。你很难再从其他角度看待同样一个问题。
巴义:我对贵国教授历史的内容很感兴趣,尤其有关中国历史的部分。您知道在那段历史中,日本侵略了我们的国家。我身边的朋友总是对我说:不能原谅日本人!
Caroline:我的父亲参加过二战。他们在日本与日本兵打过仗。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告诉我他很恨日本人,日本人的种种恶行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很残忍很野蛮。我想,父亲憎恨日本人,也许是因为日本人从不道歉,不肯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吧!而我父亲的看法自然也影响了我对日本的看法。但是,记仇不是件好事!虽然发生过的悲剧让人不能忘记,但是,更应该学会宽容。因为日本人就是日本人,你改变不了他们的态度。如果你们一直抱着那种反感的情绪,把关系弄得很紧张,其实这对双方都很不利,会深深地伤害彼此。
巴义:您的意思是说应该放下包袱,思想再解放些,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Caroline:是,绝对是这样的。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不了解,也许也是因为对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光彩吧,其实大可不必。
巴义:因为不了解,有些西方人喜欢批判、反对中国的很多东西,您觉得呢?
Caroline:虽然我自己是英国人,但是我要说确实有时候西方人会夜郎自大、自以为是。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模式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我就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西方的文化是西方人的,它的发展方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国家。比如说它就不适合非洲,不适合印度、巴基斯坦。因为国家是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当然这种方式在中国、韩国、日本也是行不通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