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自由人的生活:花样百出的疯狂打工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现在回想起大二的生活,马锐只能用“疯狂打工”来形容。翻译、攒书、家教、小买卖,他统统干过。
公正地说,马锐在大学期间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坦然承认,除了对专业课有点兴趣外,他对其他课程则采取能逃则逃的态度。12年刻板的应试教育已经让他萌生了厌学情绪。
大学生活中最精彩自由的片段就是每天晚上的卧谈会。晚上11点,宿舍熄灯后,8个男生就在一片黑暗里天南地北地胡侃一通。渐渐地,就业、人生的价值、日后的发展,这些严肃沉重的话题成了大家讨论的重点。
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中,马锐第一次开始仔细地思考自己的出路:考研、出国,还是就业?他自己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凭着直觉,他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当公务员。这个时候,高考前从商的宏伟志愿再次闯入他的脑海。2000年正是国内MBA教育热火朝天的时候,MBA的头衔似乎成了成功人士或准成功人士重塑“金身”必不可少的资历。马锐暗下决心,准备毕业后先工作两年,然后再考MBA。
大二学生的时间相对充裕,一心积累工作经验的马锐则充分发挥了“自由人”的优势,打工生涯花样百出。当时有人介绍他做翻译—把外国文学名著重新改编。七八月份正是北京骄阳似火的时候,宿舍里的其他同学都放假回家了,狭小的宿舍里除了四张上下铺的学生床,还放置着桌椅,显得越发拥挤而燥热。因为学生宿舍用电实行管制,不能保证24小时供电,所以最热的时候,连吹吹风扇都不能保证。在这种情况下,马锐和他的一个哥们白天根本没法呆在宿舍里干活,只能趁着晚上凉快一点的时候写。当时大学生宿舍还没有普及电脑,只能在打印稿上涂涂改改。这样苦干了三天,每天平均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对方向马锐支付了1500元。拿着生平第一笔亲手挣的钱,他心里乐开了花,心里盘算着怎么用。当时大多数学生的通讯工具是呼机,马锐狠狠心、咬咬牙,自己添了500元去买了个手机,成了班上最早拥有手机的人。
现在回想起大二的生活,马锐只能用“疯狂打工”来形容。翻译、攒书、家教、小买卖,他统统干过。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