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恪守科学精神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随着产权和企业理论的兴起,很多经济学者追捧“卸责”、“偷懒”、“败德”、“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等新发明的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释社会上各种“欺骗”、“敲竹杠”、“损人利己”的行为。
而张五常则认为,这些概念在理论上都是多余的,因为经济学已经把“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最基本的假设,而无论是“卸责”、“偷懒”,还是“败德”,都是“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具体表现而已。创造这些新词,对理论本身并无增益,而只不过是“说完再说”或“用事实解释事实”罢了。在张五常的眼里,仅仅创造新名词,并不是学术贡献;而用事实解释事实,则是无耻。
在《经济解释》这部书稿中,张五常利用了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和波普尔等人的科学哲学成果,用以处理经济学的概念和构筑经济学的体系。他恪守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原则,拒斥学术上的投机取巧,与浮夸卖弄的学者形成鲜明对照。
区分理智与情感
有些经济学者,将“道德”、“终极关怀”、“文化取向”、“阶级立场”、“意识形态”,与经济学科学混为一谈,草创出各种怪物。
而张五常则从不把个人的情感和偏好,混入经济学科学的推理之中。他早在求学阶段,就已经在好莱坞教授人像摄影,举办个人摄影展览。到底做艺术家,还是经济学家,曾是他当年取舍的鱼与熊掌。今天,他仍然醉心于书法、古代诗词和艺术品收藏。但是,他的艺术才华却从未干扰他的科学逻辑。
在《经济解释》这部书稿中,张五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洁净的学术范本,读者可以从中领悟,一个接受了扎实科学训练的人,是如何冷却自己的情感,将“好不好”(价值判断)、“怎么办”(政策建议)和“为什么”(科学解释)三者划得泾渭分明的。
全神贯注于真实世界
一些自诩研究“经济哲学”的学者,成天不是“制度的创新”,就是“文明的反思”,大词颠来倒去,其实空洞无物;他们甚至标榜自己对生活一无所知,但那其实很不光彩。经济学是一门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科学,而生活才是经济学的实验室。经济学家如果不了解生活,便只能解释并不存在的假象。
而张五常则热爱生活,对生活知之甚多——从少年时代与容国团合伙摆擂台赚钱,到后来在美国的海边养蚝;从在年宵花市卖桔,到深入调查炼油工业的每个生产细节;从一头埋在专利合同中研究知识产权,到流连于玉器市场揣摩估价的规律;从参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创建,到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考察,他始终以纯真的眼光,全神贯注于真实的世界。
在《经济解释》这部书稿中,张五常列举了大量实例,尤其是立足亚洲的实例。充满数学符号的经济学著作,已经汗牛充栋;但以真实例子取胜的经济学著作,则依然寥寥无几——无疑,《国富论》是一本,《经济解释》也将是一本。
……
与大师为伍,是为了启发“思考”,而非寻找“信仰”。我们不是要挑选“值得坚信”的书籍,然后奉为教条;我们是要寻找“值得思考”的经典,藉此开拓视野。张五常的《经济解释》符合这个标准,值得我们一再阅读和思考。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