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6节 耐心:卧薪尝胆等待机会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从来没学会细嚼慢咽的野狼似乎永远都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它们往往一连几个星期地追踪一只猎物,踩着猎物留下的蛛丝马迹,狼群轮流协作,接力追捕,在运动中寻找战机。
耐性十足
原野中,狼在奔跑着,狂傲的长啸时时回荡在旷野上,透视着它的野性与傲慢。从来没学会细嚼慢咽的野狼似乎永远都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但是它们往往一连几个星期地追踪一只猎物,踩着猎物留下的蛛丝马迹,狼群轮流协作,接力追捕,在运动中寻找每一刻战机。
在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旷野上,野狼和北美驯鹿常常是出生在同一个地方,随后又一起奔跑。在它们的成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关系,而并非总是处于敌对状态,因为它们总是混在一起,几乎看不出什么紧张气氛,而且还表现着一种和谐的关系。
但是危机总有一天会到来。驯鹿终久是狼群的食物,但狼队面对如此众多而强大的敌人,并不贸然出击。因为草原上有数千只驯鹿,而且它们身材高大,雄鹿站立的肩高通常达到2米,能以1.2米的跨幅奔跑。它们的实力远远超过数量极少的狼群。狼并不畏惧,几匹狼在鹿群旁迂回窥视,它们想出了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其一。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孱弱的驯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
在北美的旷野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群分散的狼突然向一群驯鹿冲去,引起驯鹿群的恐慌,导致驯鹿纷纷逃窜,这时,狼群中的一匹“剑手”会斜刺里冲到鹿群中,抓破一头驯鹿的腿。狼群之所以选中这头驯鹿,也许就是因为它们发现它的某些特点易于攻击,随后这头驯鹿又被放回归队了。奇怪的是,当狼群攻击鹿群中的一只驯鹿时,周围强健的驯鹿并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攻击它们的同胞。
这样的情况一天天地重演着,受伤的驯鹿渐渐失掉大量的血液、力气和反抗的意志。而狼群在耐心地等待时机,他们定期更换角色,由不同的狼来扮演“剑手”,使这头可怜的驯鹿旧伤未愈又添新创。最后,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不会对狼群构成严重威胁时,狼群开始出击并最终捕获受伤的驯鹿。
实际上,此时的狼也已经饥肠辘辘,在这种数天之后才能见分晓的煎熬中几乎饿死。有人想问,为什么狼群不干脆直接进攻结果那头驯鹿呢?
因为像驯鹿这样体型较大的动物,如果踢得准,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翻在地,非死即伤。耐心保证了胜利必将属于狼群,狼群谋求的不是眼前小利,而是长远的胜利。
狼族在生存猎食的道程中,表现出来的忍耐,令人叹为观止。忍耐,就是坚持一个过程、等待一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这个过程甲默默地奋斗下去,直到成功;忍耐力也是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意志顽强性的一个前提。坚持下去,放慢脚步,再等一等。惟有“耐性”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所以,忍耐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更是一种命运。狼族因为有一种坚韧的、战斗的心态,所以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纵观成功企业与个人,多数都具备这种品质。从狼族的忍耐力磨练中,企业经理可以获得很多益处,从而加强自身忍耐力的认识、培养及提高。
专注目标
狼族生存的最重要技巧,就是能够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捕猎的目标上,他们只瞄准猎物,不达目的绝不放松。对于不能达到的目标,他们绝对不会做出无意义的行为,不管是恐吓性的咆哮,还是无谓的奔跑。
在非洲的马拉河,河谷两岸青草嫩肥,草丛中一群群羚羊在那儿美美的觅食。一只狼隐藏在远远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四面旋转。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地接近羊群。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羚羊也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豺狼像百米运动员般瞬时爆发,如箭一样冲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紧紧盯住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直向它追去。
在追与逃的过程中,豺狼超过了一头又一头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更近的猎物,而是弃而不舍地直朝着那头未成年的羚羊狂追猛赶。
羚羊累了,狼也累了,在这场较量中最后比的是速度和耐力。终于,豺狼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后背,羚羊被绊倒了,狼牙直朝羚羊的脖颈咬了下去,一动也不动,喘着粗气。
一切肉食动物都知道在出击之前要隐藏自己,在选择追击目标时也总是挑选那些老少病弱以及落单的猎物。但是,在追击过程中狼为什么不改追那些离自己更近的羚羊呢?人们又有了新的疑问。
和驯鹿一样,羚羊也是一种极其温驯的动物,但是上苍也给了它某些特殊的技能,一旦起跑,其百米冲刺的爆发力能在瞬间将猎豹甩在脑后。如果丢下那只跑累了的羊,改追一头站在身边以逸待劳的羚羊,结果是一只也追不到——狼的智慧在这里又得到充分的印证。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动物世界中,也许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本能。然而人类却似乎并没有继承这种本能,无论是情感还是事业,大多数人总是在左顾右盼,游移不定。要么没有任何目标,要么有了目标却无法坚守目标。
专注,已经成为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心无旁骛,锁定目标,是人类需要从狼身上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素质。
毫不厌倦
狼可能算得上是被人研究得最深、最广的动物之一,曾有人借助电子仪器跟踪观察狼长达几天的捕猎行动。令人们惊奇的发现是,狼群丝毫不对自己的任务感到厌倦、心烦,它们会持续长达好几天的时间,用以观察并监控被它们盯上的猎物。它们也从不毫无目的地追逐或骚扰猎物,看上去它们好像只满足于做观察者,实际上却在对被追捕猎物中的每个成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加以综合分析。
然而,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对待任务的认真态度还不足狼的万分之一。在工作中,他们总是十分浮躁,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小事,其实这个世界上小事做不好的人绝对不可能做出大事来,能否认真地把一件事情做完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桑布恩先生是一位职业演讲家,他曾经有一位优秀的邮差(弗雷德)给他提供最好的服务。在全国各地举行的演讲与座谈会上,他都会拿出这位邮差的故事和听众一起分享。
似乎每一个人,不论他从事的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不论是在高科技产业还是在医疗行业,都喜欢听弗雷德的故事。听众对弗雷德着了迷,同时也受到他的激励与启发。
“我的名字是弗雷德,是这里的邮差,我顺道来看看,向您表示欢迎,介绍一下我自己,同时也希望能对您有所了解,比如您所从事的行业。”弗雷德中等身材,蓄着一撮小胡子,相貌很普通。尽管外貌没有任何出奇之处,他的真诚和热情通过自我介绍溢于言表。
桑布恩收了一辈子的邮件,还从来没见过邮差做这样的自我介绍,这使他心中顿觉—暖。
当弗雷德得知桑布恩是个职业演说家的时候,弗雷德希望最好能知道桑布恩先生的日程表,以便桑布恩不在家的时候可以把信件暂时代为保管。
桑布恩先生表示没必要这么麻烦,只要把信放进房前的邮箱里就好。但弗雷德提醒道:“窃贼会经常窥探住户的邮箱,如果他们发现邮箱是满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他们就可能为所欲为了。”
所以弗雷德建议只要邮箱的盖子还能盖,他就把信放到里面,别人不会看出桑布恩不在家。塞不进邮箱的邮件,他就把信件搁在房门和屏栅门之间,从外面看不见。如果房门和屏栅门之间也放满了,他就把剩下的信留着,等桑布恩回来。
桑布恩在多次演讲中提起弗雷德的故事后,有一个灰心丧气、一直得不到老板赏识的员工写信给桑布恩。信中表示弗雷德的榜样鼓励了她“坚持不懈”,做她心里认为正确的事,而不计较是否能得到承认和回报。
马丁·路德·金曾说过:“如果—个人是清洁工,那么他就应该像米开朗基罗绘画、贝多芬谱曲、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以同样的心情来清扫街道。他的工作如此出色,以至于天空和大地的居民都会对他注目赞美:瞧,这儿有一位伟大的清洁工,他的活儿干得真是无与伦比!”
一个对工作满腔热情的人,才可以与大家分享快乐,他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精神财富。当你孜孜不倦地工作,并努力使自己的老板和顾客满意时,你所获得的抱酬就会增加。诚实、能干、友善、忠于职守、淳朴——所有这些评价都是对你而准备的。
如果在你看来值得为一件事情付出,如果那是对你的努力的一种挑战,那么,你就把它毫不厌倦的做到底,至于别人的态度大可不必理会。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好。成就最多的,从来不是那些半途而废、冷嘲热讽、犹豫不决、胆小怕事的人。刚进职场的年轻人,很少马上就被委以重任,往往是做些琐碎的工作。但是不要小看它们,更不要敷衍了事,因为人们是通过你的工作来评价你的。如果连小事都做得潦草,别人还怎么敢把大事交给你呢?
世界上的事情经常很容易开始,但很难有圆满的结局。因为圆满意味着必须走完全程,意味着必须历经千难万险,意味着遍体鳞伤也决不放弃,意味着受尽伤害依然心地善良,意味着在最困难的时候咬紧牙关继续迈着疲劳的双腿向前奔跑,直到最后肉体和精神为了同一个目标合而为一。
把毫不厌倦的精神融入每一项工作、生活、发明、事业中,它是你的一种精神的力量。它的本质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记住这句话——毫不厌倦,对你所做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它的价值和重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把它当作你特殊的使命,把这种狼的信念深深植根于你的头脑之中!对于21世纪任何想有所成就、脱颖而出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最适用的象征。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