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2节 嘉兴远见(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嘉兴破“界”
以前——五县二区的嘉兴有如一只五指伸展的手。
未来——三县五区的嘉兴却是一只握紧的拳头。
沪嘉的接轨,无论在历史渊源还是现实基础上,都有着不可解的千丝万缕之纠葛。从曾经的观望、疑虑到现在的“无缝接轨”,嘉兴的夙梦正悄然连接现实。“吴”、“越”之争已然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合纵连横中渐渐淡去,嘉兴,在千载一逢的机遇面前焉能无动于衷?
破界接轨,不失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突破举措。如果没有合理规划,使各地间形成优势互补,长三角经济带很容易造成地区产业过于雷同,最终会浪费长三角地区的黄金资源。应该让“汉界楚河”淡出长三角,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嘉兴的桐乡市境内,有一座边界桥是春秋时的吴越边境线。如今古桥依旧,河水静谧,桥边的界碑已被盗去,桥之南北都属于浙江的行政区划了。
同样,在嘉兴治下的嘉善县北,太浦河成了嘉善和上海青浦的天然境线,只不过,由两地共同规划建造的太浦桥即将破土——连接两岸。
嘉兴人接轨上海的夙愿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突破省际行政区划的实验在嘉兴与上海的交界处已经悄然先行,但步履艰难。
1.
接轨夙梦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嘉兴在中央。”嘉兴人引以为豪的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经济发展的模式,嘉兴在浙江的地位都不可小觑。然而当地人谈论最多的却是接轨上海。“从接轨上海到融入长三角,是几代嘉兴人的夙愿。”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协作处张军处长说。
改革开放初期,嘉兴作为沪籍知青返沪中转站便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亲情。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嘉兴人通过走亲戚、访朋友、请“上海师傅”,依托上海星期日工程师发展当地乡镇经济,可以说,沪嘉两地临时松散的合作关系起始于民间。
1992年,苏、浙两省连接上海的高速公路分别完成规划。江苏的沪宁高速首先接通苏州与上海段;而当上海将沪杭高速修过枫泾省境15公里时,浙江境内的沪嘉段还是纹丝不动。其结果是,苏州当年就建立了国家级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几乎与上海浦东同步开发,很快成为招商引资的明星城;而嘉兴眼巴巴等到与上海接“头”时,已经是1997年。“嘉兴引资比苏南晚了五年。”
这段往事中的说法在嘉兴当地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一是当年曾有传言,上海会在行政区划上吃掉嘉兴,而烽烟不断的江浙间的竞争也影响到嘉兴的命运。从血缘上说,嘉兴的“越”地并不正宗,浙北经济命脉中至今仍流淌着或多或少的“吴”之血液。从浙江省历来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倾斜来看,“嘉兴也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边缘化的趋向。”嘉兴学院教授、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才庚分析说。
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浙江省区域发展讨论中,曾经认定:上海中心地位的极化效应,会把浙江的资源吸走而让浙江空心化。在这个背景下,浙江省的政策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偏向宁波、绍兴而冷落了嘉兴和湖州。“省里把精力集中到北仑港和杭甬高速的建设上便是例证。”陈才庚说。
“而政府层面的真正‘接轨’是以1996年嘉兴大厦在上海浦东新区落成为契机。”曾在接轨上海办公室任职的张军向记者回忆说,“最初嘉兴的提法是接轨浦东,而浙江省里的态度并不明朗。”不过,“举全市各县区财力兴建的”20层的嘉兴大厦在上海浦东拔地而起,作为依托浦东信息、接受海外订单的嘉兴外贸窗口,“在长三角是最早的”。
伴随大厦落成,1996年嘉兴市接轨上海大型系列活动共达成外资项目44个、总投资2.85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2.08亿美元,以上项目总实施率在70%以上。
1998年之后,嘉兴确立了以接轨上海为面向新世纪、实现新发展的首选战略。“为全面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重组嘉兴接轨上海的新优势”,1999年4月,嘉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全面接轨上海战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接轨上海战略的地位。
来自接轨办的历史资料显示,从1999年至今,嘉兴市每年都在上海举办类似于“恳谈会”、“接轨上海”和“百家国(境)外驻沪机构看嘉兴”的系列活动。仅以2002年嘉兴接轨上海投资项目暨出口商品推介交易会为例,就签订外商投资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为17.66亿美元,内资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30.5亿元。
2.
配角的尴尬
在嘉兴接轨上海的总战略中,“甘当配角、争当名角”是其指导思想。嘉兴政府希望形成一个独特的、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配角产业群。只是在实践的历程中,虽然屡有斩获却多少有些“单相思”的味道。
嘉兴的配角经济首推农业。据嘉兴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申海良处长介绍,嘉兴农副产品输送上海市场,每年达20多亿元,部分农副产品基地事实上已成为上海的“编外菜园子”或“养殖基地”,平湖市凯宇集团公司向沪日供营养午餐就达6.5万客。
嘉兴部分工业产品同时为上海支柱产业配套。全市有1000多家公司、企业与上海各方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联合、协作关系,每年有300多亿产值的工业品为上海配套。如嘉兴韩泰公司和海宁宏达经编公司分别为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配套提供大量轮胎和汽车绒布。
在金融领域,上海浦发银行和太平洋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已在嘉兴市建立分支机构,嘉兴的票据结算业务已纳入上海同城结算网络,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可以通过上海金融市场实现资金融通,一部分外资企业也已直接通过上海的外资银行贷款融资,并且嘉兴已有6家股份制企业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
在外人看来,嘉兴接轨上海、甘当配角的经济发展在浙江势头正劲。而当地人却因为上海“173计划”的出台耿耿于怀。“对于嘉善乃至整个嘉兴是个不小的打击。”计委协作处的张军说。
而另一个“单相思”的事实则和上海洋山港有关。嘉兴除了拥有省内第二大港的乍浦港之外,独山港一带的深水岸线资源也相当丰厚,“天然条件甚至不逊于宁波的北仑港。”据当地一位政府人士透露,因苦于自身财力有限,嘉兴一直没有开发。其实早在洋山港规划之前,嘉兴就提出与上海共同开发独山港,其开发成本将远低于造桥连接洋山港。而结果不光是浙江省里,连上海也同样没有任何反应,最终使得一厢情愿的嘉兴只能作罢。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