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股市强人潮起潮落稳行舟(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股海行舟,风险多多,缘何每次股灾李嘉诚都能安然度过?1986年中,内幕交易审裁处公开谴责李嘉诚等4名长实董事,李嘉诚深感愤怒与遗憾。香港各大报章刊登长实的辩白广告,最后又不了了之,究竟为的是何事?
作为系列上市公司首脑的李嘉诚,在股市的表现,与他在地产的表现一样令人折服。
李嘉诚真正发迹,是靠地产股市。他的扩张史,无疑是一部中小地产商借助股市杠杆,急剧扩张的历史。以小搏大,层层控股。到1990年年初,李嘉诚以他私有的98亿余元资金,控制了市值900多亿元的长实系集团。1972年长实上市时,市值才1.57亿港元,18年后市值增长近180倍。以全系市值计,比1972年膨胀了586倍。
李嘉诚在股市的作风,一如他在地产一样,“人弃我取”,“低进高出”。
1972年,股市大旺,股民疯狂,成交活跃,恒指急攀。李嘉诚借这大好时机,将长实骑牛上市。长实股票每股溢价1元公开发售,上市不到24小时,股票就升值一倍多。这便是典型的“高出”。
1973年大股灾,恒生指数到1974年12月10日跌至最低点150点的水平。1975年3月,股市跌后初愈,开始缓慢回升,深受股灾之害的投资者仍“谈股色变”,视股票为洪水猛兽。就在这个时期,在李嘉诚的安排下,长江实业发行2000万新股予李嘉诚,依据当时低迷不起的市价,每股作价3.4元。李嘉诚宣布放弃两年的股息,既讨了股东的欢心,又为自己赢得实利——股市渐旺,升市一直持续到1982年香港信心危机爆发前。长实股升幅惊人,李嘉诚赢得的实利远胜于当年牺牲的股息——是为“低进”。
1985年1月李嘉诚收购港灯,他抓住卖家置地急于脱手减债的心理,以比一天前收盘价低1元的折让价——即每股6.4港元,收购了港灯34%的股权。仅此一项,为和黄股东节省了4.5亿港元。6个月后,港灯市价已涨到8.2元一股,李嘉诚又出售港灯一成股权套现,净赚2.8亿港元低进高出,两头赢钱。
巍城公司开发天水围的浩大地皮,由于港府的“惩罚性”决议,天水围开发计划濒临流产,众股东纷纷萌发退出之意。人弃我取,知难而上,看好天水围发展前景的李嘉诚,从其他股东手中折价购入股权。于是,便催出了嘉湖山庄大型屋村的宏伟规划,长实是两大股东中最大的赢家。
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后,香港股市一度低迷。1991年9月,李嘉诚斥资近13亿港元,购入一个有中资背景财团的19%股权。稍后,此财团收购了香港历史悠久的大商行“恒昌”。4个月后,这个财团大股东“中信泰富”向财团的其他股东发起全面收购,李嘉诚见出价尚可,便把手中的股权售出,总价值15亿多港元。李嘉诚净赚2.3亿港元。
李嘉诚是股海的弄潮人,每一次大进大出,几乎都能准确地把握时机,预测股市未来的走势。股市的兴旺与衰微,大都与政治经济因素有直接关系,大致有一定的规律性。古人云“功夫在诗外”,李嘉诚时机掐得准,是他不时关注整个国际间时势的结果。
然而,有时股市的突发事件,并非外界因素所然,谁也无法预测,显示出股市极其险恶、变幻莫测的一面。
1987年华尔街大股灾,事发前并无明显兆头。灾后的一年,美国经济仍取得较满意的成绩。尽管学者们从美国政治经济深层挖原因,但却不是这些原因直接引发的。
80年代中期,香港股市持续兴旺,恒指连年攀升。到1987年,股市步入狂热。2月18日恒指破2800水平报2801点;8月3日恒指已升越3500水平;10月1日飚升到历史高峰的3950点。牛气冲天,正是售股集资的大好时机,李嘉诚预计股市将会崩溃,但不太可能发生在年前。
1987年9月14日,李嘉诚宣布长实系四间公司——长实、和黄、嘉宏、港灯合计集资103亿港元,是香港证券史上最大一次集资行动。对于这笔巨资的用途,李嘉诚表示将在3个月内公布。
长实系发行的新股,将由5家证券经纪公司包销,向公众发售。
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狂泻508点。造成香港股市值恒指暴跌420多点。如果在9时之前,包销商尚可引用“不可抗拒”条款退出包销供股计划。结果这个计划在10时开市前得以顺利通过。开市后造成包括香港在内的世界股市的连锁反应。
李嘉诚靠他的机灵,更靠他的运气,侥幸躲过这场股灾浩劫。长实系上市值下跌,但实际资产依旧。而包销商欲哭无泪——他们将承担包销的风险。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