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译后记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J·K·杰罗姆在一次和朋友的私下谈话中透露,自己这一生,有四个远大志向:编辑一本成功的杂志,创作一部成功的戏剧,撰写一本成功的书,最后,成为一名国会议员。  我不知道杰罗姆先生在撒手人寰时,内心是不是有一丝丝遗憾,因为他这最后一项人生目标,看来是无法实现了。至于前面三项指标,不用说,他完成得都很出色。在人生这场考试中,杰罗姆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应该说相当不俗。如果考虑到他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则尤为难得。  1859年5月2日,杰罗姆出生于斯塔福德郡的沃索尔,那是英国中西部采矿与制造业中心,杰罗姆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父亲本是丹麦一个很有名的牧师,却对沃索尔的煤炭和钢铁工业兴趣甚浓,于是就在1855年率全家搬到了这里,在布拉德福街的一座漂亮的住宅里安了家,在那里,一家人过着相当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直到1861年。那一年,父亲因为投机采煤业失败而破了产,从此陷入贫困,不久全家搬到了伦敦东区。那是著名的穷人区,是乞丐和流浪汉的乐园,杰罗姆在那儿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从小就备尝穷困的滋味。  十四岁那年,父亲去世,杰罗姆不得不离开学校,独立谋生。他所从事过的职业五花八门:从铁路职员到新闻记者,从戏剧演员到小学校长,最后,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他成了一个作家。他对自己做演员的那段经历看来还算满意,曾不无自豪地说:“在《哈姆雷特》中,我扮演过除奥菲莉娅之外的所有角色。”  这本《懒人懒办法》初版于1886年,由菲尔德-图厄尔出版社出版。两年之后,他和一位西班牙军官的女儿乔治娜结婚。蜜月刚一结束,即出版了小说《三人同舟》(1889)。这本书为他带来了金钱、名声,还有朋友,这些朋友包括托马斯·哈代、H·G·威尔斯、柯南·道尔、吉卜林等声名显赫的人物。也正是这两本书,为杰罗姆赢得了广泛声誉,奠定了他作为英国幽默大师的经典地位。杰罗姆无疑也是一位高产作家,他一生共出版过十部长篇小说,六本短篇小说集,十本散文随笔集,以及为数众多的剧本。1927年,在写完自传《我的生活和时代》的一年之后,杰罗姆被沃索尔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这一年的6月14日,他在家中去世。如今,沃索尔市建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散文家、小说家和戏剧家。  杰罗姆的文字有一种典型的波希米亚-布尔乔亚风格,既幽默泼辣,又细腻哀婉。放肆时嬉笑怒骂,收敛时深情婉转。机智、隽永、简洁、优雅,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真传。译者自知才浅笔拙,不能传神于万一,读者方家,幸祈正之。  好了,接下来该说一说插图。明眼人一望便知,本书的插图除少数人物肖像和各篇的尾花(用的是老藏书票),其他全部是英国插图画家比亚兹莱的作品。  中国读者对比亚兹莱应该比较熟悉,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国内就翻印过他为王尔德的名剧《莎乐美》所作的插图,一时间模仿者甚众。1929年,鲁迅先生还自费将比亚兹莱的十二幅装饰画结集出版,并撰有《〈比亚兹莱画选〉小引》一文,收在《集外集拾遗》中,文中对这位短命的天才画家有着相当高的评价。  奥布里·比亚兹莱,1872年8月21日出生于英国南部的布莱敦。原本殷实的中产之家,此时已经败落了。比亚兹莱从小就体弱多病,九岁时染上了肺结核,这个病此后一直纠缠着他,直到二十六岁那年夺去了他的生命。比亚兹莱十七岁时被送往伦敦,成为一家保险公司的办事员。众所周知,小职员这样的差事对于任何一个天才来说,都不是十分合适。比亚兹莱对这种单调乏味的职员生活也越来越有种挫折感,希望能杀出生活的重围,找到一条通往艺术殿堂之路。  这条路他当然找到了。1891年,比亚兹莱拜访了当时拉斐尔前派的教父级人物伯恩·琼斯爵士,受到他的赏识,并在他的帮助下进入了威斯敏斯特美术学校的夜校进修。这两个月的学习是比亚兹莱所受过的惟一正式的艺术训练,他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几乎完全得之于自学。  比亚兹莱最早的作品是《阿瑟王之死》(本书篇头插图皆选于此),为他赢得广泛名声的是《莎乐美》。他和奥斯卡·王尔德的爱恨交加、曲折离奇的关系,也使他成为一个颇富争议的人物。  1898年3月16日,比亚兹莱终因折磨他多年的肺病而去世。王尔德听到讣闻,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他给人生增添了一种恐怖,却在花一样的年龄死去,这真令人感到可怕与可悲。”  比亚兹莱和杰罗姆当然没什么太直接的关系,好在这本小书也不是什么看图识字课本,我们这样“拉郎配”,更多考虑的是神韵的契合,以及风格的协调。读者诸君一边读着杰罗姆妙趣横生的文字,一边可以欣赏比亚兹莱灵气饱满的黑白装饰画,用杰罗姆自己的话说,“权当是换换口味可也”。  秦传安2004.6.23 北京花家地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