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我希望你背叛(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但这种愿望的满足,并没有给刘邦带来更多的快乐,反而加重了他心灵上的另一种阴影。过去,父母就责怪他不能像其兄刘仲那样多置产业,善于劳动。当小吏后,他同样不能满足父母的愿望,因而他需要证明他存在的价值,要和胞兄一较高低。他有这样的需要和动机,并常以要干一番大事的语言表现出来。这种需要的动机,实际上是对自己心理缺欠的一种补偿。
但是,这种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满足的脆弱的动机还不足以激励刘邦去奋斗和拼争,他还有更强烈的动机,并强化为他的人生理想。这样的动机才促使刘邦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这种强烈的动机造成了他心理上的强烈的不平衡,而一旦这种动机以目标实现的形式得到了满足,那么,与此密切相关的其他一些心理失衡就能一同得以消失。这就是说,刘邦在与父母兄弟关系中所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在他心理的主导方面激励下形成人生理想,以后得到了调整。
刘邦人生理想目标的初步确定,是从他见到秦始皇出行的那一刻开始的。《史记·高祖本记》记载:高祖尝游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的志向果然不小,他就是想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且在他的理想模式中,‘大丈夫’就等于皇帝。这对当时身为草芥小民的刘邦来说,的确可以说是惊人之语,狂妄之想了。但是,成为一个‘大丈夫’或者说当皇帝,确实激励着刘邦百折不挠的去奋斗。
刘邦从青少年起就不爱劳动,就好说“大言”,而他逃避劳动的方式就是设法出人头地,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看完了吧,我没有白话,没有胡诌吧?有些地方就是实在,也不无道理。”见王京已经看完,我开始发表评论。
“就算是吧。”王京边说边点头,表示赞同。
“算你赢了。”王凡也附和。
“虽然我没有创出一片天下,天可怜见,给了我一双儿子!”我激动地说着,按妻子的话说“又给儿子上政治课了。”
“其实‘穷农民’也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特长。你们应带着这种遗传,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缺陷,去吃苦,去挑战极限。在一本书上我看到过: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一、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二、穷得不再怕穷的平民子弟。三、因为各种原因而陷入绝望的人。因为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家,秉承‘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是很重要的。”
哥俩认真地听着,点着头。
“时光如箭,你们都这么大了,总有一天要走出这狭小的天地,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
话说到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叹息:“爸爸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什么故事?”
我停顿了一下,故意卖关子。
“快讲。快讲啊!”儿子催促着。
“讲永远让我记忆犹新的,在我记忆里最悠远最深刻的故事。”
“我就愿意听那个时候的故事。”王京激动地说。
小时侯,食不饱腹的我,每当母亲烧火做饭时,总是蹲在灶膛边守望着。一天,阵阵烤肉的酥香令我垂涎欲滴。
“妈妈,火里面埋的是鸟还是蚱蜢?”妈妈也不答话,关上门,随后伏下身子,拿火杖在灶膛里扒拉着,未尽的火里是一只被烧得肚子膨胀的大老鼠。
“能吃吗?”饥肠辘辘的我经不住香味儿的诱惑,还是这样问着母亲。
“小声点儿。”她起身从门缝往外看了看:“别人听见会馋的,跟你抢的。”
长大了的我,渐渐明白了,灶膛里烧的鸟、鱼、虾、蟹,可以公开吃,那些被当地人禁忌的,如蛇、老鼠、猫、青蛙等必须要偷着吃,否则,被人看见则视为异端。按母亲的话说,“被人笑话死了”。尤其是在鸡犬相闻的小村,宁可饿死也不能像妖怪一样什么都吃。
“老调重谈。”王京说着,但还是认真地听着。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