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这是魔鬼训练”(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人天生就有一种挑战意识,在孩子体能不支,或者学业繁重的情况下,你能对他说一句“这是魔鬼训练”,他会很爱听。因为一方面他们年轻,争强好胜,另一方面,这是对他们的付出的肯定。因此,这句话在给了他们抚慰的同时,还让他有了一种超越自我的感受,这感受后面是隐隐的自豪,支撑他们坚持下去。
升入高中,王京只有12岁。按惯例,昌黎一中新生入学要进行军训。在如火的骄阳下,
每天的队列练习令很多学生难以忍受。班主任吴丽华老师担心王京身体吃不消,悄悄向负责军训的军官说情:“王京太小,恐怕坚持不下来,可不可以不参加军训?”一些不认识王京的同学以为,如果全班有一个淘汰下来学生,那只能是王京。然而,同学们一个一个的被淘汰下来了,王京依然精神十足地站立在队列里。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等待着,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终于我盼来了这一天。走进昌黎一中,首先是一个星期的军训。吴老师简短地告诉我们:军训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接受吃苦锻炼,让我们懂得在任何环境下,学会自己生存,自觉地把困难和艰苦看成是对自己的磨练。
“立正”
“稍息”
“向右看齐”
……
随着一串串威严的口令,同学们在炎炎的烈日下煎熬着,机械地做着各种动作。知了拼命“热啊热啊”地叫着。汗水如雨,口干舌燥,两脚发软,每个同学都在心里鼓励自己,咬着牙,苦苦支撑,等待着从教官嘴里蹦出“休息”两个字。
不久,队列中有人坚持不住了,晕倒了。晕倒者被扶出队列,淘汰了下去,余下的同学,仍在继续进行严格的训练。看着教官脸上的熟视无睹,“啊,这才是真正的魔鬼训练,也是一场真正的享受,我何乐而不为呢!”想到这我来了精神,望了望树下被淘汰的休息者,偷眼看了看队列中的同学,哼,咱们试试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军训生活虽然艰苦,但我有信心和目标。虽然我年龄小,但我不能拿它做任何理由。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有吃苦耐劳的本质,这是我的优势。我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利用这个机会,超负荷地锻炼。因为只有人的各种机能超负荷才会有进步。清华有这样一个口号: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我要为祖国健康工作60年70年。身体是首要条件,生命首先要不息,战斗才能够不止。军训不仅锻炼了我的体质,更锻炼了意志。下次再爬碣石山的时候,我肯定比爸爸先登顶。
带着小县城第一中学几百名公助生倒数第二名的成绩,王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高一学习生活。面对现实,他冷静地思考着,审视着自己手中的砝码,除了年龄小的优势,几乎什么都没有了。怎样面对学习上的激烈竞争?
他茫然了,不知所措地问着:“爸爸,学习上怎样才能一点一点地缩小与同学的差距,甚至超出比我强的同学?”
听到这我心里一阵高兴,从话语里,我感到了他正在慢慢成熟,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呢!
其实他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苦思冥想多日的难题:“首先要保持住现在的状态,不浮不躁,然后发挥自己‘快’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赢得宝贵时间。有了足够的时间,就能掌握和积累更多的知识,还能保证充足的休息,这一点是不应该忽视的,因为在学习上最忌消耗,休息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另外,还要充分地利用老师这个资源,学会挖老师的潜力。”
他点着头,眸里满是清纯与会意。
其实,人的每一段成长,都难免会经历挫折,每一段成长都会有失意的时候。
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知道我的年华属于花季,我的高中生活属于花开的时代,对于理想我不懈地追求,心随着希望在动,从来没有忘记过对自己的承诺。我相信花开的梦想不会遥远。我知道自信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