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直指生命的源头(上)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这次登山过程中,我体会到,52岁的年龄不仅不是问题,而恰好是因为生活阅历,我才达到这种状态。事后,我也感到很奇怪。下山之后,再回头远眺珠峰,她太高了!连我都不相信自己曾上去过。后来才慢慢体会到,面对这个巨大挑战的过程中,我人生积累的经验都在无形中发挥了出来。
此前,我登了5年山,自始至终伴随着强烈的高山反应。1997年第一次在西藏待了一个月,进山时就发高烧,上吐下泻,几乎处于昏迷状态。2002年登珠峰之前的热身练习中,我只要到5
000米的高度就会恶心,进不了食。5年的登山历程我都过得非常痛苦,一进山就盼望着赶快登完,赶快下山。但这次登珠峰的过程中就很奇怪,到5
200米时我不但没感到头晕,而且晚上睡觉很好,饮食状况也很好。整个登山过程中都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
进山的第二周,我感觉自己的状态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用四个字形容—心静如水。为什么在面临这么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时,我的心态反而能保持平静,而且身体状态良好,高山反应的很多症状都没有出现?
我只能这样总结:面临这么巨大的挑战,我不得不集中调动全部精力、生活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并将它们浓缩到一起来面对珠峰,这正是恰到好处的战术。尽管我自认为52岁的年龄不是问题,但我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毕竟不如30岁、40岁的人,必须采取一种合适的战术。这种战术要求我心态必须平和,且始终以一种状态坚持下去。
登山随时可能遇到危险,甚至付出生命代价。1999年我攀登博格达峰,我刚愎自用的态度险些让我失去生命。当时,我和台湾登山队一起攀登,天气不好,他们不准备再登了,而我却要一个人登上去。进山第三天,天气依旧相当恶劣,前面是雾蒙蒙的雪崩区,小雪崩经常发生,在视野模糊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危险的山段。那时已是下午5点钟,我进退两难,要么就撤下去,第二天再上来,要么就在冰地上露宿。
我所处的位置距离小雪崩区差不多只有30分钟的路程了。如果第二天天气变好,我就可以成功穿过这一路程。于是,我决定当晚在冰地上过夜,没带帐篷,我就在冰地上打了两个冰锥,挂了两个绳子,套上睡袋,把自己吊在绳子上,过了一夜。但是,第二天天气仍然相当恶劣,只好下山。当我走到一段40多米长的65度坡时,保护绳被上面的飞石砸断了,顿时,恐惧袭击全身,暗想:“这下子完了,我再也回不去了。”下面就是大裂缝,掉下去不用说生存无望,连尸体可能都找不到。我浑身哆嗦,开始诅咒自己:“真是吃饱了撑的,没有这个能力,干吗跑来登这个山?!”
此时,我的对讲机和大本营保持着联系,但我将它关掉了。我一边在恐惧中诅咒自己,一边在计算:如果我把目前的处境告诉大本营,他们上来援助我,最快也需要两天,我就是不摔下去,人也成冰棍了。不指望救援,我该怎么办?我当时做了个决定:一定要先把哆嗦制止住!头脑里突然想起,在运动员上阵之前,有的教练会给他一个巴掌,他会“啊”地叫喊一下,借此集中精力,保持信心。我开始打自己耳光并叫一声,再打一下再叫一声,果然,我的身体不抖了!这个坡面,我去的时候只花了20多分钟,回来时我却用了两个多小时!下行的整个过程中,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甚至连风雪都感觉不到。待自己过去之后,我的腿又开始哆嗦起来,后脊梁全湿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