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26节:第七死政策风险与社会风险下盛大(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003年年底,陈天桥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新锐。当陈以稍显羞涩的微笑登上领奖台时,主持人王小丫问他,“将来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会让他玩游戏吗?”
陈天桥坦诚地表示“会让他玩”。他认为“玩游戏和个人的发展并不矛盾,关键看怎样去更合理地安排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段问话其实也是更多关心网络游戏的人想问的。事实上,从网络游戏风行之后,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对待网络游戏,如何让媒体和社会正确的评价网络游戏,是盛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必然面对的问题。
陈天桥在央视参加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发表感想说,游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需要更多的像CCTV这样的主流媒体来关心来支持,并希望游戏产业的其他朋友能够像他一样高兴,“因为这个奖项不是颁给我个人,是颁给我们整个产业的。”
他还在发言中表示,“只有真正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才能使整个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他解释说,“第一,中国应该有自主研发的内容,如果没有的话,只有玩物丧志的可能,但是如果自主研发,就有寓教于乐的成分在内。第二,产业一定要做大、做正规,做到法制化及规范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自律。”
● 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
在为“网游”这个新兴的产业击节叫好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玩网络游戏的玩家 90%以上都是16岁至30岁的青少年。他们中有人过度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所营造的虚拟空间里,荒废了学业和工作。有的人为了网络游戏里的一套虚拟装备不惜花重金购买,为了得到一个等级称号不惜天天熬夜练级。尤其是那些还是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的玩家更是缺乏自制力。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因为玩网络游戏发生的学生旷课、逃学甚至偷盗、聚众打架等事件时有发生,也有媒体因此把网络游戏称为“精神鸦片”,大呼要开展“第二次禁烟运动”。
网络游戏自诞生之日就面临种种指摘。有些学者认为从社会性、教育性和文化性的角度来讲,游戏是不具备任何意义的;而普通大众更是把游戏看作邪恶的诱惑,使青少年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仿佛吸食毒品,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有媒体曾报道各种因为网络游戏而引发的案例:为了偷一笔钱去网吧玩网络游戏,竟然将熟睡的奶奶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为了检验游戏中“武士”的杀人绝招,竟然将这些招数用在了17名少年的身上,夺取17条人命……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很难相信网络游戏会与以上这几出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有直接的联系。网络所营造的虚拟世界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而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网络游戏是最典型的例证。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打造亿万富翁的“黄金”产业,然而调查统计表明,目前市场上这个以青少年为主要消费群的产业,正面临社会责任感的缺位。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希望,但如果他们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每天都在游戏里打打杀杀,不好好读书,不好好工作,身体健康也受到伤害,还能有希望吗?网络游戏的火爆确实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如何正确地引导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如何既能保证网络游戏的发展,又能尽量避免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个课题的难度很大,但它直接关系着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应该看到,目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游戏产品不是很多,网络游戏市场中仍是海外公司的产品唱主角,而这些舶来品中宣传色情、暴力的不少,有的甚至有着明显的种族歧视倾向;个别游戏竟以中国为假想敌,为臭名昭著的战犯及其侵略行径歌功颂德。也许有人会说,网络游戏只不过是一种游戏,不必大惊小怪,但作为网络游戏玩家主体的青少年,因其好奇心和吸收力强,鉴别力和承受力又弱,加上网络游戏独具的参与性、模仿性和宣泄性,对青少年群体的负面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