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六章 用人之道 盘活人力财富(7)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埃力生集团总裁吴国迪提出的“七个坚持”中指出:“坚持相互信任,相互沟通,营造融洽、进取的团队合作氛围,打造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句中虽简简单单,朴实无华,但细加琢磨,却意韵无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和远见卓识的企业经营理念。埃力生集团经过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非凡业绩,但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持续发展、要长久屹立于事业之巅,要求企业员工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只有团结协作、荣辱与共、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强盛,必须要有一种民族精神作支撑。同样,作为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提高,也必须有一种“团队精神”作支撑。
“团队精神”的精髓在于“合作”,成功的团队精诚合作随处可见,无论一个企业、一个研发团队、一支足球队、还是一支部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无间对于团队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哪个成功的团队不需要合作。团队成员之间只有营造一种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礼貌谦逊、彼此宽容、共同提高,以及利益和成就共享、责任和风险共担的良好合作氛围,才能最终取得优异的业绩。
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相互信任能够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一个企业、团队中大家缺乏相互信任,各自防卫心理就会逐渐增加,小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会代替团队利益。员工之间只有相互沟通和协调,坦诚地分享信息﹙包括负面信息﹚,才会激发出一种平时没有的能量,以更大的信心投入到团队工作当中去。
“团队精神”的最终目标应具体体现在团队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爱集体的人,才能产生与集体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感情;才能真心实意地与集体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只有爱集体的人,才能站在集体的立场上某大局、讲奉献、立身为公;才能团结共进、众志成城。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只有真心热爱集体的人,才会得到集体的钟爱,随着集体事业的不断发展强大,必然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实惠。俗话说的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必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无情的抛弃。
我们相信,埃力生集团有了“团队精神”的凝聚,就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就能激发员工自觉的实现自我价值,凝聚力量,迸发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一个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无数的个人精神,凝聚成一种团队精神,这家企业才能兴旺发达、基业长青。
有容乃大
企业要发展,内部的团结,思想的统一,人心的稳定极为重要,这样才能同心协力,克服困难,渡过危机。
多少年来,在企业中,领导与员工的关系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令许多领导头痛的问题,然而,那些富豪企业家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用人之道,从而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心甘情愿为公司劳心费力,为公司的成长与壮大奉献自己的一切!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佛家讲究千年修炼,世纪轮回的大气和兼容包并的胸怀,这亦符合陈丽华的修为标准。虽然她亿万身家,但她却放弃了儿女专门为她营造的豪华别墅、公寓,和她的紫檀工人们住在一起,吃着粗茶淡饭,简单、朴实地生活着。
在紫檀宫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大都来自农村,是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手工艺匠人,他们来到了陈丽华的身边,一起共同渡过了风雨春秋几十载。
陈沛林,富华家具厂厂长。他自豪地说:“陈丽华董事长是一个大气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紫檀博物馆的宏伟建筑和文化气息,真是空前绝后。同时,陈董又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对员工、对她熟识的人,大家只要有困难,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她为社会、为员工主动地承担了很多的责任和义务。”
陈寿洪,富华家具厂副厂长,有着11年的工龄。有一件事他印象很深。“非典”时期,工厂里人心惶惶,一片思家的躁动不安潜伏在空气中。一天,陈丽华董事长的座驾没有按惯例停在办公楼门前,而是直接开到了工厂宿舍的门口。她下了车,亲自来到一群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工人身边,大手一挥,说:“大家别着急,也别想着回家,你们到北京来,厂子就是你们的家,你们吃好了,把身体养好了,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从今天起,厂子食堂每天给每人增加两个鸡蛋。你们放心,这里的事情我全包了。我比你们大,就是你们的妈。”
所有的眼泪在工人们的眼睛里闪动着,家的亲切,家的温暖又一次涌上心头。
因为陈丽华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人们安心渡过了那个让生命时刻处于恐慌的时期。
来自广西的何天标在厂里也有7、8年的时间,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年自己得了一种疾病,病情严重,必须马上送医院,但他一下子拿不出巨额医疗费。陈丽华董事长闻讯后立刻说,“没有钱,先看病”。正是由于陈丽华的及时帮助,何天标的病情才得以好转。随后,在陈丽华的关心下,他还得到了大家的帮助。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