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3章 市场利率(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为什么债券可以不按标价买卖呢?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实际利率总在变,这决定了通过债券市场上向人借钱的所要付的利率也不断变化。资本市场的实际利率主要受通货膨胀和各种存贷款利率而影响。它像龙王的定海神针一样,决定着债券市场上各种债券价格的高低。
一般来说,这两者是成反作用的。市场利率高,债券价格就低;市场利率低,债券价格就高。可以说,二者玩起了“跷跷板”。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比如说你按票面价值100元买了最近那期十年期的国债,利率是3.2%。但如果市场利率上升,所有新发行的十年期国债利率都以5%的利率发行,5%表明你每年都可以得到5元。那么,如果由你选择,是抛掉手中的债券买新的,还是保留不动?如果价格一样的话,你当然会抛掉只会下小鸡蛋的鸡而去买下大蛋的鸡。这样抛的人多了,下小鸡蛋的“鸡”价格自然就要跌了,也值不了100元;而利率5%的新国债因买的人多就不止100元了。而如果市场利率下跌,所有新发行的国债利率都是2%,情况就相反了,新的国债如果100元的话就卖不出去了,大家都会去抢原来利率为3.2%的国债了,有可能把它的价格抬升到100元以上。所以,作为普通投资者,在国家可能涨息的情况下,应该静观其变,不要盲目去抢新发的债券,因为利息真涨了的话,按照跷跷板原理,你买的债券价格就会跌下来。但如果要降息呢,就可以赶紧抢购。
所以,投资债券也是有风险的,“鸡”也可能下不了蛋。假如你是花100元买了十年到期、利率3.2%的最新一期国债。过了一年,市场利率上升5%。根据上面价格和利率反作用的原理,债券价格可能降到了96元,这样排除利息所得外(实际上利息也是很少的)你的投资就亏了4元。此外,如果债券的利率不如通货膨胀高,那么实际上你的投资极有可能就是亏的。因为你得到的钱购买力下降了。以前,大唐国就面临过这种情况,为了恢复投资者对国债的信心,大唐国就曾经对国债进行过贴息,使之高过通货膨胀。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