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策略和民族性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卡尔波夫:
从下象棋中可以看出风格与接敌战术的不同,同时也有一些民族性的不同。在俄罗斯,这些年虽然出了不少棋手,但却罕有奇才,这几乎成了个问题。在德国和日本,高水平棋手的基本技术都掌握得很好,可他们一遇到没见过的新花样就容易晕菜,而俄国人很少有这样的。数百年来,我们这些俄国人从来都认为法规制定出来就不是让人遵守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至今都很有创见的原因吧。
说到具体的象棋选手,我不觉得卡斯帕罗夫的棋术可以被列为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行为模式;他也许的确有些解析性风格,但他也同时具备创造性。 他的问题只是在于他因为怕输棋所以总不大愿意冒险而已。如果他面对的是一个他没能把握住特点的对手,他就会难以忍受到宣布弃权。
库阿特雷:
你能简单形容一下印度和中国棋手的民族性吗?
卡尔波夫:
大家一般认为国际象棋是在古印度发明的。19世纪在印度出过非常优秀的象棋高手,可20世纪就没多少了,我也不太清楚这是为什么。阿南德是个例外,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和非凡的抵抗力;他的弱点在我看来是有些过于偏爱侧翼接敌方式了。他和其他很多印度人一样,不喜欢直接冲突;可是近来我发现他有些变了:他变得不那么khitryi(机灵、狡猾)了……
而中国人长期以来直至今日,一直都在下另一种很有意思的象棋:对弈双方各执16子在一块棋盘上着子,双方被中间的一条河分为两个阵营。中国真正开始下西方象棋(国际象棋)只是近30来年的事情,参加国际象棋比赛也只是从1975~1976届开始的。今天的中国国际象棋棋手进步迅速,我们早晚有一天会看到他们登上世界级比赛的最高峰。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