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重建莫斯科的人(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大教堂还像庆祝军事胜利时那样庄严。1812年,俄罗斯军队成功抵御拿破仑侵犯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命令建造一个大的寺庙庆祝胜利。耶稣基督大教堂1839年开始修建,44年后建成,用了4000万块砖,墙厚3米,外用大理石板和花岗岩板,巨大的圆屋顶上有一个皇冠,外用重达176吨的铜包着。教堂顶端有一个高达3层楼的十字架。主屋顶有4个鼓楼环绕着,上面共有14座大钟,总重量达65吨。12个用青铜雕刻的大门通向大教堂内部,这里既是宗教神殿,又是战争纪念馆。一位历史学家这样写道:“一个又一个的沙皇来了又走了,老一代人
死了,新一代人又诞生了,俄罗斯卷入混乱的战争和征服,受尽了一浪又一浪的饥荒和流行病的折磨,但什么东西也没停止对完成这个超大建筑的努力。”建成后的教堂于1883年5月6日举行献祭仪式,这是莫斯科的标志建筑。
1931年,斯大林命令把大教堂炸掉,经过4个月的准备工作——清除大教堂上的每片值钱的金属块,撬掉大理石和青铜,用小炸药包把砖块炸开。经过一系列的爆破,工人们终于在寒冷的12月5日早上,把大教堂建筑推倒,留下一大堆烟雾腾腾的碎石块。一个目击者说:“可怕的寂静笼罩在这个地方。”斯大林要建更大的“苏联宫殿”,一座比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还要高的高层建筑,顶上挂上列宁的巨大头像。新摩天大楼的建筑方案投标竞争持续了好几年,但该项目在斯大林死后被放弃了。在赫鲁晓夫统治时代,在大教堂的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大型公共室外温水游泳池。大教堂虽然在历史书上被正式删去了,但它在人们的记忆永存。
1989年,戈尔巴乔夫允许对过去的事情更开放、更透明,莫克罗乌索夫根据他的朋友给他的原教堂的旧照片。用石膏和纸板建造了一个小的教堂模型。像所有那些敢于向官方意识形态挑战的人一样,莫克罗乌索夫在刚开始时,小心翼翼,采用迂回战术。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雕刻家,满脸皱纹,灰眼睛,留着灰色长发和粗长的络腮胡子。莫克罗乌索夫莫斯科的一个破旧的二层工作室用地板材料做了这个教堂模型,他把模型藏起来,因为艺术家协会用章程,禁止会员从事有关宗教主题的创作。教堂至少在公开场合是禁止谈论的话题。他不想冒风险,引起克格勃的注意。
1989年莫斯科宣布要搞一个建造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馆的比赛。参展作品陈列在挨着克里姆林宫的马涅什展览观。莫克罗乌索夫经过思想斗争,决定拿出他的教堂模型参展,以纠正斯大林“犯下的错误”。他的模型是400件参展作品之一,很多作品都带有锤子和镰刀(苏共党旗的象征),但莫克罗乌索夫的特殊模型引起了轰动。模型展出两周后,突然不见了。莫克罗乌索夫说,克格勃看见模型后,就把它放在保险柜里了。但是克格勃动手晚了,莫克罗乌索夫的模型激发了人们对重建教堂的兴趣。除了篇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对此报道过外,还成立了群众活动小组成员们经常定期在莫克罗乌索夫工作的工作室聚会。他们把自己称为宗教小团体。在以后的几年里,这个团体的活动分子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街头上,寻求民众的签字和捐钱,支持大教堂的重建。他们的梦想只不过限于街头上的宣传而已,俄罗斯东正教和俄罗斯政府很少留意他们的行动。1990年12月5日,为纪念教堂被毁的日子,在教堂遗址安了一块石板。次年3月,由莫克罗乌索夫雕刻的两米高的石膏十字架被竖在该遗址上,人们围着十字架祈祷。最初参加祈祷的是一些民族主义者和宗教信仰者,后来,1991年8月政变后,又有一些俄罗斯民主人士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里来。他们把教堂的重建工作作为一颗插入共产党心脏的象征性的钉子。1991年,在纪念教堂被毁60周年大会上,叶利钦宣布:“这种史无前例的摧残文化的行为,不是外国侵略者所为,而是由被错误思想蒙蔽,对善美的东西怀有刻骨仇恨的人干的。”
在加夫里加?波波夫1992年6月6日辞职后,叶利钦任命卢日科夫为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接任时,莫斯科面临着严重的物资匮乏和极度不稳的局势,公民对此感到非常困惑和担忧。卢日科夫认识到,他需要激发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但他本人不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人,他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是苏联时期的管理工程师,对政治了解甚少。他当然不知道在崭新的国家制度下,用什么样的政治手段来激发人们。瓦西里?沙科诺夫斯基当时是波波夫和卢日科夫的高级助手。他告诉我说,卢日科夫出乎意料地突然就任,没有远大宏伟的计划和战略。沙科诺夫斯基回忆说:“他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很困难的境地,因为他没有现成的深思熟虑的方案。”沙科诺夫斯基说,卢日科夫只好按照他的直觉行事。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