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十一个月:女人创业仅为了钱吗?(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C本月经典故事:
一个把总统送进和赶出白宫的女人
——《华盛顿邮报》董事长凯塞琳·梅雷厄姆
凯塞琳·梅雷厄姆于1916年出生于一个富豪之家,她的父亲尤金·迈耶是一个通过经营石油而发财的实业家,年轻时就具有真正的创业精神,她为自己制定了人生发展的三部曲:头20年学习;第二个20年发家致富,然后结婚成家;第三个20年尽力为公众服务,最后在60岁时体面地退下来,安度晚年。她以惊人的准确度实现了自己确定的目标,在58岁时成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实业界巨头,并救活了她买下的濒临破产的《华盛顿邮报》。
凯塞琳·梅雷厄姆的母亲是一个大胆、泼辣而富有独立性的女人。她非常自负,私心也很重。
凯塞琳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和,这使幼小的凯塞琳的性格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阴影。
父亲终日忙于生意,顾不得跟女儿说上几句话,母亲则经常骂女儿凯塞琳是一个“倒霉的东西”,童年的凯塞琳几乎没有享受到什么母爱,也没有从母亲那里学会生活。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凯塞琳只有两条裙子和两件线衫,同屋里的同学怜悯这个富豪的女儿,劝她再添些新衣服,因为她的衣服已开始有臭味儿了。
青少年时代的孤独、受窘,对凯塞琳以后的性格形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即使在成年以后,她仍深深感到被母亲的影子所遮住,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在她担任了《华盛顿邮报》发行人的时候,母亲仍然把她看成是一只“什么也不懂的丑小鸭”。1.挺身而出挑起大梁20世纪30年代,凯塞琳已经成了大姑娘了。她为人腼腆,沉默寡言,她并不认为自己长得有多么漂亮,但年轻的男子却都很喜欢她。是喜欢她本人还是喜欢她家的富有?谁也说不清楚。
她不喜欢自己富丽堂皇的家,也不喜欢华盛顿的青年们除了吃喝玩乐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的心态,她因此离开华盛顿到了西部城市旧金山,在《旧金山新闻报》当了一名记者。
不久,凯塞琳与菲利浦·格雷厄姆一见钟情,菲利浦说,第一要同她结婚,第二他将不要她父亲一分钱,这正合凯塞琳的想法。菲利浦是凯塞琳所见到的最迷人的年轻人,生气勃勃、英俊潇洒,肚子里有说不完的故事,和他在一起的凯塞琳经常开怀大笑、忘乎所以。
凯塞琳的父亲迈耶也看中了这个年轻人,菲利浦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当时是法官助理,聪明机敏,并写得一手好文章,这正好是《华盛顿邮报》理想的继承人。
《华盛顿邮报》是尤金·迈耶在1933年买下的,当时他58岁。这家报纸创刊于1877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后因经营不善,总不见起色,最后宣告破产拍卖。尤金·迈耶买下了这个烂摊子,刚买下的头几年里报纸的销售量不超过5万份,登广告的也少得可怜,因此经营效果不是很理想。
迈耶苦苦挣扎了10年,才使《华盛顿邮报》有所起色,但这只能算是一个开头,好歹救活了这份报纸。10年后的迈耶已经67岁了,自知已经力不从心。
迈耶膝下有一子四女,大多对办报毫无兴趣,难以接替他的工作,惟独凯塞琳最有头脑,迈耶曾预言凯塞琳如果是个男孩,就会像他本人一样,成为一个企业家,但正因为如此,迈耶总是认为,女儿终究是女流之辈,很难有所建树,因此,凯塞琳不是自己最好的接班人。囿于社会对女性的偏见,迈耶没有把《华盛顿邮报》交给她。
他打算将此重任交给菲利浦·格雷厄姆,菲利浦才思敏捷,聪明绝顶,可是没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菲利浦不得不离开新婚妻子参加了战争。他出征之前,岳父迈耶还告诉他,战后希望他回来协助办报。
菲利浦深为岳父的诚恳邀请所打动,于1946年1月退伍后即进入《华盛顿邮报》工作,帮助岳父管理,当时他年仅33岁。
菲利浦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善于谋略,对于编辑等业务样样胜任。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华盛顿邮报》从过去的二十余年不景气中扭亏为盈、蒸蒸日上,发行量大幅度增加,广告业务迅速超过它的对手《华盛顿星报》,显示出一片繁荣。到了1961年,《华盛顿邮报》成功地吞并了《新闻周刊》等几家报刊、电台和电视台,规模大为拓展,菲利浦·格雷厄姆的报业生命达到了顶峰。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菲利浦在事业上得到蓬勃发展的时候,他的精神分裂症越来越严重,到了1963年已无可救药。
这年秋天,他的病稍有好转,经医生许可和太太凯塞琳同意后,搬出了精神病院,开车来到弗吉尼亚州的乡间农场,准备度假。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当天下午,菲利浦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48岁。
菲利浦自杀的噩耗传来,凯塞琳悲痛欲绝,亲朋好友都劝她将《华盛顿邮报》卖掉,或者请一个经营行家来代为管理。
但是,凯塞琳排除了这两种选择,挺身而出,自己挑起了大梁,出任《华盛顿邮报》董事长,继承了父亲和亡夫惨淡经营了近30年的报业。
继任《华盛顿邮报》董事长的时候,凯塞琳47岁,她是四个未成年孩子的母亲,面临的是众人的不理解。
在人们心目中,凯塞琳不过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仅此而已,她从来没有做过报社的领导,而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妇女,她需要借助菲利浦才能发光,没有菲利浦,她恐怕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凯塞琳确实忐忑不安,因为她自己虽然也当过记者,但毕竟从来没当过报社的董事长,更不要说驾驭《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庞然大物了,而且凯塞琳既不年轻,也不怎么漂亮。
在肯尼迪执政的那个年代,首都华盛顿煊赫热闹,肯尼迪喜欢聪明活跃的男子和年轻漂亮的女子,那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对凯塞琳这样的中年妇女来说,是再糟糕不过的时期,如果你是个中年家庭主妇,那你就压根儿起不了什么太大作用,大家都是这样看的。
凯塞琳刚上任时,显得有点忙乱,她不知从何处开始着手工作,报社内人心惶惶,大有“树倒猢狲散”之感,男性高级职员无不认为,她充其量不过是当一个象征性的董事长罢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