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五个月:继承来的产业最有麻烦(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C本月经典故事:
半个是才女,半个是商人
——香港星岛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仙
女性也能创办企业吗?很多人不以为然。有钱的女人固然不少,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女富豪全球有20位。但都是些什么人呢?无非是英国女王、荷兰女王、美国沃尔玛公司创办人的遗孀、希腊船王奥纳西斯之女,所获财产不是父亲给的便是丈夫遗留的,皆因其父或其夫逝去,面对窘困不得不半路出家。
由此可见,女性创富打天下是不灵光的。
她们最多能做到守业有道,然而继承来的产业并不是白手起家,比起从零到有的创业致富,这些女企业家都不能令人景仰。
真是这样?似是而非,其实继承来的产业麻烦最大,“富家女”的处境往往糟糕得可怜。1.身不由己被推向另一扇命运之门出生于1932年的胡仙,其幸运可谓人人羡慕到眼热。她出生后才三个月,就被胡文虎所抱养。而这胡文虎,正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东南亚一带名闻遐迩的“万金油大王”和“星系报业巨头”。
从此以后,胡仙成为一名迈出闺阁即入校门、两耳不闻家庭琐事的千金小姐,老百姓家的柴米油盐要多少钱一斤,与她有何相干呢。
养父胡文虎一辈子的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她虽然耳有所闻,但犯不上用心打探,而且耳听为虚,她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做生意的甘苦滋味。
胡文虎之父胡子钦是福建省永定县中川村人,因家乡百业凋零而被“卖猪仔”到南洋谋生,他于1861年只身漂洋过海,到了缅甸的首府仰光,凭着他学过的一点中医知识在一处僻静街道上开了一间中药铺,名叫“永安堂”,卖些常用的丹膏丸散之类,生意倒还过得去。胡子钦娶妻生有三子,长子文龙、次子文虎、三子文豹。文龙早逝,1908年胡子钦去世后,遗下永安堂药店由文虎、文豹继承。
胡文虎精明勤奋,胸怀鸿鹄之志,他将父亲从祖国带来的“玉树神散”用科学方法补充进去一些西药成分,主要是阿斯匹林之类,创出百病可治、价廉物美、便于携带的“万金油”。后又重金聘请中西医师,搜集中、缅古方,研制出药品百余种,经过去粗取精制成的虎标良药,还有清凉水、止痛散、八卦丹。当时东南亚一带的人,常因天气炎热而头痛发晕,服用后很快就好了,因此,永安堂的“万金油”等成药声名日盛,畅销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新加坡一带,成为生活在赤道上的人们的必需品。胡文虎由此赚了大钱,在东南亚成了颇有名气的人物。
胡文虎对办报的兴趣,源起于推销永安堂的虎标良药。二十年代中期,永安堂在上海设了分行,为了推销虎标万金油,花了巨额资金在上海各大报刊登载大幅广告,收效甚大,使万金油在江浙地区畅销起来。
精明的胡文虎从中悟到,药品的销路不仅取决于其疗效顶用的实惠,同时还取决于宣传推销,既然如此,与其花那么多钱请人家登广告,还真不如自己办份报纸来得经济。如果有了自己的报纸,既可以大登特登自己的四种虎标良药,又可以兼营印刷业,还能节省每年印制大量的包装袋及说明书的大笔开支,原来支付给人家的广告费和印刷费就变为了报社的收入,真是一举几得。
1929年,胡文虎在新加坡创办了他的第一家报纸《星洲日报》。1935年,他购置了平版卷筒印刷机,又增办了每天中午出版的《星岛日报》。尝到收益的甜头后,胡文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在厦门、香港、福州、泰国等地创办了十六家中英文报纸,报名都冠以“星”字,被人们称为“星系报业”。一个人独资办了这么多报纸,在风云变幻的报界商海游刃有余,除胡文虎之外,在中国没有第二人。然而,好运气一般都来得慢去得快,1954年9月5日,胡文虎在去檀香山旅行途中去世。
这时候,一直生长于胡氏豪门中的胡仙,从小到大都过着富足而平静的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作为校园里的一名高材生,她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父亲的辞世,使得浪漫的艺术之门突然朝她关闭,这位年仅22岁的千金小姐,身不由己地被推向另一扇命运之门。
胡仙分得了父亲的遗产,获得了《星岛日报》、《星岛晚报》的全部控制权,她从此踏上了一条完全陌生的人生道路,对于经商之道实在不曾知道深浅,当时的胡仙完全陷入困境与窘态。
作为学校的高材生,胡仙虽然在少年时就已开始写一些文章,对报纸有感性认识,凭这个条件到某个报社挣一口饭吃固然没有问题,但要她管理领导一个出版企业,指挥公司里的层层职员,光凭这点知识则实在是远远不够的。
职员们都知道新老板对办报不熟悉,对商业一窍不通,深为报社的前途担忧焦虑,只怕报纸办砸了,大家以及妻儿老小的饭碗也要砸了。胡仙分明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自己的成败事小,全体职员的命运和生计,都系于她一人之身。
头一天上班,胡仙的内心特别紧张,一想到自己往经理的椅子上一坐,各部门主任鱼贯而入请示汇报,她的心就怦怦地跳,只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早餐一口都没能吃下去。因为她对该怎么批示胸中无数,更不知道给人家什么回答。
寡嫂陈秀蓉为她捏一把汗,她对胡仙说:“今天是你第一天到经理室上班,嫂子陪你一道去吧。”
胡仙含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苦笑一下说:“人家见了会怎么想?经理要人陪着上班?难道还是个孩子不成,实在不成体统。”
她穿着很朴素,没有戴耳环首饰什么的,秀美的面孔不失睿智、机敏、精干,像一个普通职员那样提着个文件袋,夹在上班的人流中走进了报社,踏进了经理室。她是想让大家看到,她是与他们一样的一个普通人,到这里上班的不是企业的“新巨头”,大家只是彼此分工不同,司职不同罢了。她和同事们相互点点头,这种自自然然的气氛就这样地开始了。
她没有坐在经理室的椅子上,等各部门的头头脑脑去见面,而是主动挨门挨户到报社各科室造访大家,她平静而话语不多,也没有作任何指示,只是问各部门头头有哪些事情需要大家商量着办。然后,又同编辑、记者们见面,仍是几句简单的话,她说知道大家很辛苦,工资也不高,她—定要和大家一起把报社办好,希望大家支持。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