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二个月:遇到困难怎样办(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但这时,汤蒂因的心早已从益新社飞走了。虽然老板依然在做着最大的努力,但她每时每刻几乎都在盘算如何另找一条出路,甚至她还斩钉截铁地对老板说:“今天我正式告诉你:从今以后,你别再为我费什么心思了,我汤蒂因绝不会嫁给你做小老婆!”
一天,哥哥向她借一笔钱,说是去香港跑单帮,汤蒂因的脑子飞快地转起来。她担任益新进货部主任有大半年了,几乎每天都要同各种货物打交道,因此熟悉各种进货和出货渠道,同时也和许多小商小贩建立了联系。跑单帮,赚取地区差价,虽很辛苦,但许多人也因此发了财。现在哥哥一说出借钱的理由,她马上想到了做这种生意的前景,大胆地做起自己当老板的美梦,哥哥用从汤蒂因那里借到的五百块钱,很快把生意做了起来。
“哥,我们也来办它个物品社吧!”
几天后,汤蒂因请来工匠,把自家那间临街的客堂修成了一爿虽小但很完善的文具商店,并亲自挂上“现代物品社”的招牌。
16岁的汤蒂因就这样自立门户,当起了女老板。
由于轻车熟路,加上汤蒂因从益新社暗暗带过来许多现成的客户,这使得刚刚开张的小店经营异常顺利,效益也好。
这期间,汤蒂因照旧白天在益新社上班,工作甚至比过去还勤奋,她在忙完自己在益新社分内的事情之后,再腾出手来为自己的现代物品社奔走。干了一段时间,她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弄来发票、账号,建立起自己的货账与价目表,往上海的一些团体、单位和全国各地的文具商店搞起了批发业务。
益新社和自己开的现代物品社同样忙得不可开交,这时的汤蒂因恨不能把自己一劈两半,当成两个人来用,她白天在益新社忙完,本已累得筋疲力尽,晚上回到家又得为销到外地的货物装箱、打包,有时为了赶时间,常常一忙就是一个通宵,生意人的信誉往往比黄金还珍贵。
虽忙虽累,汤蒂因却总感到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气。毕竟路已走出来了。她常常安慰自己说:苦一点累一点算不了什么,反正自己还年轻,并且才刚刚开头,自己朝思暮想的,不正是要这样当一回老板吗?
终于有一天,益新社老板知道了这一切。汤蒂因立即提出辞职,但她答应老板的要求,用三四个月时间培养出一名新的进货部主任,才正式离开了益新社。
然而,益新社老板不成亲便成仇,对汤蒂因下了毒手:挤垮她的现代物品社!他使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前断客户,后断货源。
没有客户,没有货源,汤蒂因这个白手起家的女老板,还没站稳脚跟,就遭到了狠命的一击。
然而,不甘屈服的汤蒂因奋起应战,她先打出第一拳,力图攻破销售关。她连夜起草了一份通知,第二天便印出来寄往全国各地客户,她在通知中说明,现代物品社货真价实,信誉可靠,愿与各地客户增进联系,互利互惠。接着,又对那些信用可靠的客户实行优惠,即放账方式:凡是邮购的,只要对方寄来一张订货单,就可以坐等收货,等验过质量之后再付款不迟。
这一举措果然灵验,没多久,她便收到很多订单。于是她再接再厉,开始打出第二拳,一举攻破进货关。她选择了那些不听益新社老板摆布的大厂商作为进货对象,很快地,货物源源不断地进来了,现代物品社生意兴隆起来。
生意场上的成功,向她证明了自我奋斗的光明前景。汗水不会白流,苦也不会白吃,只要努力奋斗,一切都会好起来,她的自信心更足了。很快,她招兵买马,实行扩股合资,将生意越做越大了。3.弱女子被迫跑单帮1936年新春,汤蒂因的现代物品社经过三年苦心经营,职工增加到14人,铺面也迁到了繁华的福建中路。正当她雄心勃勃,全力发展自己开创的事业时,“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响了,她的家在战乱中顷刻化为乌有。
随着战火蔓延,沦陷区范围越来越大,现代物品社对外埠的批发业务被迫停顿,外面的欠账因收不回来而吃了倒账,仅此一项损失就占去现代物品社将近一半的资金,门市每天的营业额已经不够维持开支。
1938年6月,汤蒂因逃难到了昆明,她在那里寻找机会,筹办上海现代物品社昆明分社,上海那边的业务交由股东乐厚卿打理,实际上并无多少生意可做。
汤蒂因以她自己的精明,几经周折,总算站稳了脚跟,这时她接到上海的信息:上海的市面十分萧条。她立即想到,这正是低价进货的好时机,于是马上返回上海,用全部资金的2/3购进了一百五十多箱文具。
然而,当她重返昆明以后,越南的海防港已被日寇占领,在那儿等待转运的一百五十多箱文具,全部被没收。
雪上加霜,悲愁无告,汤蒂因回到1941年冬天的上海,这时候合伙人纷纷提出撤股,现代物品社只好正式拆伙。翌年春节刚过,她将物品社改名为“现代教育用品社”,由她独资经营,但业务一直无法进展。
“要靠自己去对付去战胜!”
汤蒂因决定继续主动出击,因为道路是自己选择的,没有捷径也没有坦途,只有再从头做起这一条路。
这是一场真正的原始积累,汤蒂因决定去跑单帮,她很快便踏上了入川之路,经过重重周折,转道贵州,将一批文具运抵重庆。可是那里的文教用品全面滞销,兵荒马乱之际,哪个还有心思读书写字呢,她只得以低价将货物脱手。等她通过重重封锁回到上海,从重庆钱庄汇的货款却只能按政府的新规定领到一半,冒着生命危险挣来的一点钱,又白白损失了一大笔。
1944年元旦,在母亲的帮助下,现代教育用品社门市部重新开业。然而,买卖不兴,利润微薄,营业额很有限。4.战胜两次巨大冲击人们常说,天无绝人之路,难道这句话是哄小孩子的安慰糖豆吗?汤蒂因几乎绝望了。
这时的一次意外,使她对一种名为“蓝宝”的金笔发生了兴趣。她对绿色情有独钟,于是蓦然想到,为什么不自己生产一种“绿宝”金笔呢?请人代为加工即可。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