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3节 贪大求全:三九不归路(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2004年5月16日,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在三九集团宣布,掌舵三九集团近20年的赵新先因98亿元的债务问题被正式免去三九集团所有的职务——党委书记、总裁、董事长。同时,由原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孙晓民担任三九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分析人士认为,赵新先的罢免与三九集团高额的债务纠纷有关。从此,三九集团作为医药的旗舰品牌,结果了赵新先时代。
1985年,赵新先带着几名大学生,从南方医院脱离出来,创办了南方药厂。到1991年底,三九的销售收入达6.39亿元,利税近亿元。
截至2003年底,三九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欠银行98亿元。2004年,三九医药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均同比下降近218%。在银行、市场与企业业绩的多重打压下,集团总裁赵新先无奈“下课”。
近20年的打拼,似水流年之间,目睹着一个“国企”的兴衰史,从它那曾经耀眼的辉煌看过去,三九,败在哪里?
当爱立信、阿尔卡特等国际巨头纷纷剥离新业务回归主营业务的时候,三九逆时代大潮而上,几乎是剥离了主营业务,于是——
三九集团上演多元化经营完全攻略(失利指数:★★★★★)
九集团以南方制药厂为核心,医药的制造和销售一直是三九的优势,三九胃泰、皮炎平软膏、壮骨关节丸先后成为品牌产品,正是这些名牌产品使三九名声远扬,从而确立了三九品牌的名牌地位。1995年底,“999”品牌价值已达34.17亿元人民币。
南方制药厂1987年创利税178万元,1991年增加到9800万元,1994年增加到4.6亿元。但到1995年,它的利税已降为4.38亿元,虽然是由于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但不可否认多元化经营分散了南方制药厂的精力和资源。
从1991年到1996年底,三九集团已参股控股了许多相关产业的企业,包括医药、汽车、食品、制酒、旅游饭店、商业、农业等,初步形成八大产业并举的局面。
靠大规模的并购,三九集团在资本经营上取得辉煌的业绩,但这种多元化经营逐渐弱化了它的核心能力并弱化了它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九集团从1991年开始实施多元化经营,通过收购、控股先后兼并了数十家企业,经营领域迅速拓宽,形成了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商业、农业等八大产业并举的格局,总资产亦由1991年的16亿元迅速膨胀为1996年的70余亿元,5年间增长了4倍多,实现了资本扩张的目的。但是,面对众多企业的加盟及经营领域的拓展,而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又缺乏关联性,三九集团不得不分散较多精力去经营管理这些新企业,不得不调出大量资金、人才,致使三九不能集中精力加强医药行业的经营,不能及时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其他企业的进入,势必对其形成威胁,从而使其核心竞争能力逐渐丧失。从1997年开始,三九渐渐感到经营吃紧,效益下降,不得不放慢扩张的节奏。
事实上,在赵新先最拿手的资本运营上,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超越企业三经营边界的多元化扩张综合症,“三九汽车”、“三九农业”、“三九洗涤剂”等行业发展都出现了巨大的失误和损失。
对于壮大了的三九集团为什么不好好做好主业,却是四出扩张,外界普遍不能理解。赵新先对此的解释是,三九集团并不够大,它现在还是个儿童。赵举例说,截至2001年底,三九集团的总资产是186个亿,销售收入80个亿。但它的市场规模只有全球制药工业第一名的3%,美国第一名的5%。
在这一思维方式下,三九集团继续扩张,且横跨汽车、旅游、房地产等多种行业。但体重越大,摔下来时跌得也就越痛。如在郑州少林汽车一项上的投资损失就有约6000万元,在太原洗衣粉厂投资损失也有约7000万元。最后赵新先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不得不承认,三九集团并购的医药企业成功率是70%,而非医药企业成功率只有50%。
50%的并购成功率意味着什么?有一半的钱打了水漂!军人出身的赵新先就像那位只知道推进的巴顿将军一样,将他的三九带上了一条盲目扩张的不归路。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提出多元化战略是经济效率最低的战略选择,美国的大型企业也从80年代开始了放弃不相关多样化战略而回归主业的运动。我国企业同样用实践证明了不相关战略的低效率,不少企业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而长虹、海尔、美的、格力、康佳等一大批企业则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经营势头证明了建立核心竞争优势战略的先进性。
动用核心竞争优势战略可以把企业的资源集中于有限的和最擅长的经营活动上,可以将企业内部的资产收益率最大化。领先建立标准为潜在的行业进入者设置障碍,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快速反应能力,降低风险,缩短时间和节省投资;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充分利用外部供应商的投资、规模效益、创新和专业能力。而在运用核心竞争优势的前提下,适当进行战略性收购,兼并一些相关企业,可以在合理安排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等方面使企业在获得最大效益的同时,得到健康发展。
但是,有一个最根本的矛盾是,怎样处理好主营业务和新增业务的关系。像三九这样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其多元化的触角越长,就越是将自己拖向失败的深渊。
全美国的制药厂总共才有30多家,而我国却有3000多家。当本土医药企业应该在资源整合上进行理性思考的时候,“旗舰”三九却走着一条事与愿违的路——
三九集团丧失理性的企业扩张(失利指数:★★★★)
企业做大,然后做强,这个思路的科学性目前大家还在探讨。而在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如果这种做大和做强是以“盲目”为特征,其结果怎样?
1992年,三九集团的前身南方药厂与正在中国急剧扩张的泰国正大集团合资组成三九正大药业有限公司。此次合资及其后的股权交易,让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期的企业一下子拥有了近9000万美元的巨资,这使得赵新先至今仍回味无穷。“开了一回资本运作魔力的眼”的赵新先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四处出击。
三九真正开始发迹始于1995年购并雅安制药厂。当时中药针剂市场潜力巨大,但是独立开发中药针剂耗资又太大。三九集团于是购并了国内最早生产中药针剂的雅安制药厂。随后,雅安三九创下了业绩增加几十倍的奇迹。尝到了甜头的三九集团在几年间又先后兼并重组了40余家制药企业,一跃成为国内药业市场巨头。
资本、产品、市场,这三者之间有一种联系,因为联系,就必然有一种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放松产品研究与开发,如果不再拥有拳头产品,它的发展与成长就成了无水之源和无本之木。这是因为,任何一种资本(包括资本运营),如果不是最终以产品为中心,它有什么“资本”呢?而任何一个市场,包括资本市场,无疑的是要以产品、企业和业绩为前提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常识,被三九忽视了。
“中药现代化、中医产业化、健康服务全球化”,是三九于2000年开始着手剥离辅业回归到药业的核心业务上来时提出的口号,它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然而,在这样的战略转型中,一旦把握不好,企业刚刚从多元化的陷阱中摆脱出来,就会一转身跳进了扩张战略的陷阱中。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