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27.观看文艺演出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观看文艺演出,如电影、话剧、京剧、音乐会等
北京到底有多少文化资源?这个问题要是由新学生来回答,只怕是答不出多少的,即使是自小生在北京的,那些年用到的怕也不过十分之几罢了。当初来北京读书的时候,自以为多少是了解北京的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在这里待得久了,判断力与分析力都上来以后,眼界大开,方才发现从前的短视与虚妄。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在他那本赫赫有名的《读城记》中说北京是个“圈子”文化,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在北京找到相投的人,相投的生活圈子,也就是说找到根儿了。北京到底有多少个圈子,这个说不准,不过这圈子之说却也所言不虚。老北京的城市规划就是圈子,红圈圈那是紫禁城,现在叫故宫;黄圈圈那是皇城,现在只剩下残墙和公园了;灰圈圈就是老北京城,现在城墙已经没有了,那是普通百姓喜怒哀乐的地方,当然也是我们要说的文化资源的汇聚之地了。我们看民国时候那些作家的笔下,北京似乎就是永远带着闲散的文化气息。好像那些人在这个城市里面时刻都汲取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空气,倒是这些剧院、戏馆、茶楼、书肆等等滋养出这一个你,那一个他来。老北京总成了历史,现在也只活在那么多人写出的纸草上了,可是却不是像灰一样散去就没了踪影儿,不过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改换了形式罢了,文化的北京,还是很有魅力。
现在的大学和从前很不一样了,从前的大学,战争让大家很难安静下来、闲散一下的,所以大家都很紧张,于是出大师;现在是和平年代,大师是出不来了,但生活却也闲散多了,你只要看看校园就知道了。大凡好的大学,多是有一个礼堂的,学校里的学生活动比较热烈的,那各种希奇的东西都比较多了,自然各种演出的机会就少不了。像北大早先没有礼堂的时候,有一个大饭厅,虽然一样是看电影、听讲座,可是在没有散去饭菜的荤味的大厅里面,多少让人有些不舒服。现在的大礼堂很堂皇,虽然没有了从前那些震慑学界的讲座,但整日的电影、音乐会、戏剧表演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见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吧。
关于话剧——
这个算是北京的标志性文化了。提起北京,那是不能不提话剧的,提起话剧,就要数人艺的话剧最有味道了,最好的话剧往往都在人艺剧场里演出的,以至于在北京,有这样的话,“一部话剧成功与否,要看它在北京成功与否”,“话剧不进京,不算成功”。呵呵,此话不假啊,最好的话剧演员多半在北京,每年各种老剧、新剧不断上演,每场都是人满为患,这就是北京的话剧的魅力。在北京的大学里面,学生可是话剧的忠实拥护者,只要有话剧票进了校园,很快就会被一抢而空,跑到人艺剧场去看话剧也是大家常干的事情,虽然需要大半夜走回来,却总是让人乐此不疲。
关于电影——
这个时代,少有学生不爱看电影的,而追捧那些电影明星的,基本上也都是年轻人,大学生自然不在少数了。可是在北京的高校里,看电影则容易多了,不仅各高校的礼堂常年放电影,甚至有的电影将首映式放在高校,校园里的学生社团也会变着法儿的放电影。但是,最可以称得上电影大餐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电影节。它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发起、多所高校合作的一个活动,在短短的若干天内,在北师大、北大等校园里,会放映数十部精彩的老片、新片,而票价却只有五元,同时有演员和影迷的见面会,以及各种各样的学术讨论,凡是喜欢电影的粉丝,都不会错过的。
关于京戏——
京戏是北京的标志,在国外的同仁眼中,京戏简直是中国的代表。北京是京戏的家,这里有最好的演出、最棒的演员,同时,在学校里也有最广泛的京戏爱好者。如果你喜欢这门国粹,进了北京的高校,你就找对门了。琳琅满目的演出与交流会让你大开眼界的,结识票友自不必说了,与名角成为朋友也不是不可能哟。再有,就是这几年开始抬头的昆曲艺术,懂得的人不多,但昆曲自来被目为贵族艺术,爱之弥切的人,在北京是大有人在的。这几年红透大江南北的青春版《牡丹亭》令多少年轻的大学生感叹,“爱可以那么缠绵”却不是出自成熟的人,正是那些活蹦乱跳的年轻人,虽然那节奏令他们很不习惯。
关于音乐会——
北京的音乐会因为有若干最好的剧院而独具风骚,同时,国内最好的艺术类院校几乎全部汇聚北京,方方面面的文化人也到处都是。人文传统很深厚的几所高校坐落在北京使这些音乐会拥有了广泛而固定的听众,不要说那些大型音乐会,即使是校园里小小的以及那些很少见的音乐会也有广泛的参与者。在大学里待得久了,你会发现大家都很有才,很多人在音乐上有一技之长,甚至不乏水平达到相当程度的人,
当然,这是北京了,这些都是北京所特有的资源,有些在别的地方也有,甚至更加受人欢迎,可是,作为文化中心的北京,则将所有的东西包容在一起,身处高校中的你,在这扇窗户下,怎么能不探一探头呢。
[提示]
观看文艺演出有讲究
1、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许多资源多是与个人兴趣与情趣有关的,与专业的关系不大,要是时间安排不当,恐怕就要耽误功课,这就不太好了,在学校里,功课仍然是最重要的。
2、北京的资源很多,校园里的资源也很多,刚一接触的时候,很容易有急躁的情绪。也看不清楚这些活动宣传的口径,总以为这一次机会非常难得,甚至以为是最后一次,所以即使是很高的票价也要去凑热闹,甚至是用不菲的价钱买来自己并不需要的所谓“文化载体”,这种情况在大一新生中屡见不鲜。其实,所谓北京文化资源多,不仅仅是有非常好的话剧、音乐会、书店、讲座、电影等等,更在于在别的地方难得一见的演出,在北京一年有好多次机会可以欣赏到,所以,尽可静观其变,不必着急。
3、上面说的是北京的情况,其实北京是一个特例,因为这里的文化资源太多太好,过于集中,在别的城市,自有当地的文化资源,只要是对艺术感兴趣的有心人,都会在所在的城市与校园中发现自己的天地。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