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一节 聆听多一步(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聆听”的意思就是“倾听”,也就是要“耳听八方”。科学研究证明耳朵所收集到的信息比眼睛要多得多。
在广播、电话等现代化通讯工具没有出现之前,“听”这种收集信息的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听”仍然是一种很重要的收集信息的方式。广播、电话等工具出现以后,“听”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一时间似乎要独霸信息传递主流的地位。可是自从电视出现,广播的作用就不断地减弱,受到了严重威协。可是由于其收听设备简单,收听范围广泛,所以直到今天,“听”仍然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
在很多地方,甚至在比较重要的地方,有些人在那里兜售所谓的“窃听器”,这就是利用“听”这种手段获取信息的一种表现。
好的聆听态度,才能听到真言
造化者赋予耳朵的功能,意在作为言语的过滤器、知识的漏斗。耳朵内部的构造错综复杂、迂回曲折,过旋环叠如同贝壳,高栏短墙又如堡垒,而这些是建造来利于节选语言、净化思想,以及让我们有时间辨真去伪。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该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一听完这童言童语,现场的观众哄堂大笑。林克莱特注视着这孩子,心里也想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孩子突然流下了眼泪。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当你在听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明白了吗?你明白吗?如果不明白,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
听话不要听一半便断章取义,也不要把自己的立场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语上头。现代人脚步匆忙,总叫别人长话短说,自己也是长话短说,没想到经过耳朵进去的“短话”,在脑袋打结,再经过长舌出来时已经变成“加毒料长话”。
耳朵是一个被动的工具,所以听是被动的行为,但是积极的聆听态度会使整个活动变得主动。一个好的聆听行为,会让对方也专注于他自己所说出的内容,更会引导出真实的话语,如果你一开始就已经排拒不听,已经下判决,耳朵内只剩下噪音,你也听不见任何真诚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