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一节 自信多一步(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一次,别人问他说:“杰斯特,你有没有遭受过种族歧视?”
“噢,我这辈子一直都受到歧视。不过,我认为自己不该反应过度,因此,我尝试对别人的歧视视而不见。虽然,我无法完全释怀,但我从不记恨。”
有一次,在拉斯维加斯的万人演唱会上,杰斯特·哈斯顿用真情演唱了一首《我的梦想在你那儿》。
他在唱完之后,很动情地说:“我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热爱我们这个国家,但是我的肤色却使我和有些人不同,这没关系,你们都是欣赏力极高的听众,肯定了我的歌喉不是虚假的,而是为了你们的快乐唱出了一种梦想。”
他的话刚一说完,雷鸣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从此杰斯特·哈斯顿名声大噪,成为国宝级歌王。
我们可以由此看到:无论是什么人,即使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做事,才能坦坦荡荡地做人。
心态是自己的主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关键在于“心态”。记不清是哪个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心态就是他自己真正的主人。”事实上,一个人要么驾驭自己的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自己。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我们看一些具体的实例:
40多年前,在福建的一个乡村里住着兄弟两人。他们难以承受穷困的环境和艰辛的生活,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背井离乡到海外去谋一条生路。大哥似乎运气好一些,就像被贩卖的奴隶那样到了比较富庶的旧金山,而弟弟却到了比故乡更穷困的菲律宾。
时间过起来是很快的,转眼间40年过去了,兄弟俩又幸运地聚在一起。
他们的现况已今非昔比:
哥哥当了旧金山的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已经子孙满堂,有些子孙承继了他的衣钵,有些子孙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等科技专业人才。
弟弟的情况比哥哥好得多,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
从一般的情况看,经过40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我们这里要问的是,为什么兄弟两人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有如此的差别呢?
哥哥介绍他自己的情况说:“我到了一个充满白人的社会,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只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给他们洗衣服……一句话,就是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华人就统统顶上了,就像现在的乡下人到大城市打工一样,生活是没有大问题的,但是成就事业的愿望就不敢奢望了。我的儿子和孙子,虽然都读了不少书,但是都不敢妄想成就大事业,只是安安分分地去做一些技术性工作谋生。在我的内心深处,就从来没有想过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我认为那样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看见弟弟的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羡慕弟弟的幸运。
弟弟却说:“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的幸运。我刚到菲律宾的时候,干的都是一些低贱的事情。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当地有些人既愚蠢又懒惰,于是就做他们不愿做的那些事情。我就这样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也就逐渐做大了。在我的心目中,虽然没有什么成套的成功理念,但是,我一直是这样想的,别人可以办到的事情,我凭什么不去做。就是凭着这种信念,我干到了今天这个样子……”
这两兄弟的真实故事,就是很多海外华人奋斗的历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心态是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心态决定着我们的视野、事业、成就等。
你自己就是一座金矿
许多年前,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挖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推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