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三个阶段:进退有道(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追求成功最考验人的眼光。1997年,陈天桥作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复旦大学经济系高材生,他没有和其他的好学生一样,走进人人艳羡的外企。虽然无从知道他当时的真实想法,但是他后来在陆家嘴集团的一路高升,却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才集中的地方,人才浪费也必然多——同样的努力,同样的禀赋,你在求贤若渴的国企必然比在人才扎堆的外企有更多的机会。陈天桥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稳重,除了少年老成的天性,想必在大型国企担任要职的经历,也教给他不少为人做事的分寸尺度。如果没有眼光,陈天桥不会投注网络游戏。1999年,从国企跳槽出来之后,陈天桥进了证券公司。在这段时间内,他接触到互联网,并决定把自己打游戏的爱好和互联网连在一起,创立一个社区游戏网站。他后来对记者说,自己创业之初就认定自己绝不可能失败,因为自己了解游戏,了解玩家,也了解投资市场。成功获得中华网300万美元投资之后,陈天桥知道这种顺势而上的成功无法再来一次:此时,IT泡沫破灭,大多数互联网站风光不再。他改变公司的赢利方式,通过遍布全国的网吧,代理和推广韩国Actoz公司《传奇》,并联合中国电信和成千上万的网吧向玩家兜售。这款《传奇》启动了陈天桥自己的财富传奇。  中海油 CEO傅成玉几进几出的历练  与美国人谈一笔185亿美元的生意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尽管最终结果不如人意,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试图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使海内外各界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一事件的中心人物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兼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傅成玉。石油巨人的握手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在一波三折的并购过程中,傅成玉在前期所表现出的镇定,以及在后期所表现出的信心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翻开傅成玉的履历,会发现其职业生涯的每一步仿佛都是在为这笔大买卖做着铺垫。具有远见的傅成玉在其早期的职业生涯中经受了各种锻炼,正是职业经理人不断成长的精彩写照与成功案例。  1984年8月,已经升任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勘探部副经理的傅成玉放下工作,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全心读书,并继续选读石油工程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极为高明,因为在当时,国内在国际化人才方面是极度缺乏的,甚至能够意识到的人都不多。1986年8月,傅成玉回国,先后在中海油与阿莫科、雪佛龙、德士古、菲利普斯、壳牌和阿吉普等外国石油公司的多个合作项目中“挑担子”,从项目联合管理委员会的中方首席代表、专家组组长一直做到联管会主席。1995年12月,在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副总经理位上已经有一年半时间的傅再度离开。这一次,他选择的是加盟美国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在菲利浦斯的国际石油亚洲公司担任副总裁兼西江油田总经理,是中海油“退”出人士中职位最高的。然而在3年半之后,1999年4月,傅又回到了中海油,出任南海东部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这在当时很不为人理解,因为他在菲利浦斯的职位要大大高于其在中海油的职位,而且,两者的薪酬待遇也不在同一个档次上。但是这“一退一出”,也是有战略上考虑的。  回到中海油后,傅的远见又迅速得到了体现。1999年9月,为了到海外上市,中海油分拆组建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有海外学习和跨国石油公司工作双重经验的傅成玉自然而然地参与了有限公司的组建工作,并被委以重任——执行董事和执行副总裁。不出一年,傅成玉就正式“登堂入室”,进入中海油的核心层,迅速升任中海油有限公司执行总裁。2002年8月,傅成玉辞去中海油有限公司总裁,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一年后的2003年10月,傅成玉被任命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兼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从这份“几进几出”、“几上几下”可以看出,傅成玉凭着其个人的远见,从从业之初直到现在就一直与国际石油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演绎了个人职业生涯飞速发展的经典之作。  成功需要惊人的胆识。其实,傅成玉的这种胆识在很早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傅成玉就是这样一个既踏实务实又雄心勃勃的人。试图并购优尼科,是因为傅看到了它未来潜在的价值,以及它对于中海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傅成玉游刃有余的深度与忍耐,是难以支撑这种需要举重若轻的局面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