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八章 团队梦想,梦想团队(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合作能力还是思考能力?    对于例行公事或单纯的业务,等级制度能够发挥极高的效率。但如果是创造性工作,等级制度就彻底失灵了。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它无法及时反映现状。不过,通过成立团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团队是否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呢?事实上,要解决的问题越简单,团队的效率和个人的效率就越相近。如果你想成立团队,你就必须先改变薪资制度:从个人绩效取向改为团体绩效评估。但企业往往对此犹豫不决。为什么?是因为他们不信任团队吗?还是另有隐情?在准备组建团队之前,先想清楚这些问题。  电影《铁面无私》(DieUnbestechlichen)中有一个镜头,黑社会老大艾尔对他的手下大讲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他说,如果缺乏团队精神,个人和组织都无法生存发展。当他每次提起“团队”时,周围人就高呼“团队万岁!团队万岁!”他还说,如果有人破坏了团队精神—这时,他忽然抡起手中的棒球棍打向前面的兄弟—那他就不再是我的兄弟了!    不仅躲在暗处的笑声有问题,不顾一切的去做也是问题。    “你具有团队精神吗?”在一个以顾客为主导的公司里,是不会有人提出这种问题的。因为这只能表明,公司缺乏自信、怀疑员工的忠诚度,以掩饰管理阶层的无能。适应环境、不摆架子、不拍马屁、不要威胁你的上司,难道这些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吗?那它的对立面又是什么呢?兴趣内向、喜欢争吵,还是缺少执行任务的能力?公司经常把团队作为解决公司升迁压力的缓冲方式,这就像一记闷棍,有专业知识和强烈进取心的人是不会参加这样的团队的。  在等级制度下,团队是虚构的效率、苟延残喘的协定、和谐工作气氛的代名词,是整合的能力、现代的企业文化、团结的象征,也是避免冲突的良方。在更多的情况下,团队是企业政治词汇,而不是组织形式。它的成立不是因为实际工作,而是权力斗争的需要,和培养员工的合作精神一点关系都没有。更糟糕的是,在团队运作的灰色地带,企业对员工的合作程度会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失去进步的机会。所以,团队只不过是企业粉饰太平的鸦片罢了。    有创意的个体    创意有高低之分,喜欢开玩笑的人会把骆驼说成马,而团队里不需要这样的创造性。世界上有很多知名的团队:约翰·列侬(JohnLennon)和他的甲壳虫乐队,凡·高(VanGogh)和保罗·高更(PaulGauguin),比尔·盖茨(BillGates)和保罗·艾伦(PaulAllen)等。我们能在企业中找到他们这种团队的精神吗?不能!这些团队的个体都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格特质,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才华,彼此结合,推动整个创造性过程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团队真正具有比个体强大的力量,能够发挥无穷的创造力。但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却表明,团队成员最终会具有相近的世界观,异于他人的个体会受到排挤。为了自我保护,团队成员就只好妥协,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向中间看齐。    团队只能结合弱者,而无法吸纳强者。    个人的热情、天才的灵感、极端的思想、完美的试验等等,这些都有可能被团队抹煞。这里不允许有人出人头地,所有的人都要削弱自我意识,直到与团队达成共识。团队越大,适应过程的损失就越大。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不透明的地方会变得一目了然;有些潜在的东西会浮出水面;有些主意会付诸实施。但是,就一般来说,团队会削弱个体的独特性,也就是创造力,而这一点,恰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团队会埋没个体的才华,甚至会把天才变成庸者。所有人都混成一团,看不清他们原来的样子。天才和白痴、老的和少的、成家的和单身的,大家在团队里一起工作,逃避风险和责任。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讨论、争吵、业绩下降、瘫痪无力,除了这些,再不会有其他结果了。在团队里,天才和庸才抢夺同样的机会。如果有人看不惯小组其他成员的做法,积极主动地想推动业务发展,想要有所改变,这肯定会搅动团队中的和平假象,破坏团队的协调一致性。当然,合作可能会创作出新的交响曲,但永远不可能是“第九交响曲”。你可曾听过亚历山大具有团队精神?    大的团队—小的共同点    我从不认为团队比个人更具创造性,这只是毫无根据的臆想。有调查报告显示,90%的发明来自员工的狂热激情。你可以和别人讨论你的观点,可以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但他们永远不能代替你。创造性的源泉是个体,团队动态过程的社会刺激永远也不会产生创作灵感。成千上万的共同点汇聚在一起,永远也不会变成一件伟大的作品。这不是简单的算术题。    如果你想让你的企业充满创造性,  你必须减轻员工的压力,也不要成立团队。    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团队才能解决组织上的一些问题。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可能性,取决于企业对外部信息的接受和分析情况,而这种灵敏的工作只有个体才能胜任。我们不应该对“团队”抱有太多的期望。不过,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比如,让团队尽可能完整地参与一个项目,清楚地划分团队的界限,明确团队的权威性,划定明确的任务、资源和时间界限。如果进一步加强工作小组的一致性和责任感,小组就可以称之为“团队”。团队不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我们必须尊重团队成员的专业性与自主性,他们之间创造性地交谈对彼此都有很大帮助。如果你不想看到团队里到处都是演员和口是心非的人,那么,赶紧改革一下薪资制度吧。  很多企业都认为,团队成员是可互相代替的,甚至连薪资也应该和模仿能力挂钩。但这脱离了实际。并不是所有的售货员都想做顾客技术支持,也并不是所有的麻醉师都想做外科医生,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良好的合作,不需要每个人都能胜任所有的工作,如果个人不能很好地把专长和优点融入其中,这个团队就不会有创造性。突出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工作并不冲突,相反,它是合作关系的先决条件,优秀的团队是由优秀的成员组成的。    合作和对话    企业为什么会存在?因为要和别人合作,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毫无疑问,企业是因为合作才存在的,它是建立在合作而不是团队的基础上的!这两者具有本质的区别,合作不一定要通过团队,而团队成员之间也不一定会彼此合作。团队是相对比较稳定、义务性的组织形式,而合作却是比较温和、有弹性、自愿性的工作方式。团队成员必须互相了解、信任,而在合作关系中,合作对象和方式可以随时改变。团队工作经常有时间限制,而合作关系则比较自由。团队工作以开会作为主要交流手段,而合作则注重面对面的交流。团队倾向于一致化,寻求妥协与共同点,合作则保留和利用个体差异性,能力强的个体不必屈从于他人。团队必须迁就节奏比较慢的成员,合作关系则尊重个体之间不同的速度。为什么在团队中大家都不愿意加速前进呢?因为人们要借此显示共进退的团队精神。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Crick)曾说过:“礼貌对于合作来说是毒药。”    会议是团队工作的中心,是合作关系的终结。    曼哈顿计划的主持人、科学家罗伯特·欧本海默(RobertOppenheimer)把团队与合作关系的区别阐述得淋漓尽致,他说:“我们这里的科学家彼此合作无间,但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一个团队里工作。我们没有时间开会,研究已经占据了很多的时间。如果你需要一个讨论伙伴,而对方也有空,那么直接找他就可以了。”  如何让合作成为可能?领导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设计出合适的合作任务?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合作形式和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合作可以让人们相互信任,相互交流,从而创造出优秀的业绩。  量子物理学之父尼尔斯·玻尔(NielsBohr)的工作方式很值得大家借鉴,他用“说”建立了卓越的理论。每当他有新的想法,他就找人讨论,在谈话中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理论。他经常邀请他的朋友、同事、学生以及所有他身边的人,在哥本哈根郊外的田野上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在餐厅用餐时,他也经常把自己的理论或想法,密密麻麻地写在服务生不断送来的纸片上。当他说话的时候,他会密切注意对方的反应,随时准备记下两个人谈话时出现的新东西。对于复杂的词句,玻尔还会大声地逐字读出,直到确信自己已经准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而对方也完全听懂了为止。他会一遍遍地检查、省略、重复一些词组、语法,并随时准备重新开始。另外,在发表论文之前,他经常让同事或朋友事先阅读、批改自己的草稿,一旦发现有值得参考的意见,他甚至愿意从头开始。  另一位值得学习的是美国著名的编辑麦克斯威尔·柏金斯(MaxwellPerkins),他用自己的天才改变了美国的文学史。他还挖掘出了史考特·费兹杰罗(F.ScottFitzgerald)和托马斯·沃尔夫(ThomasWolfe)—美国新文学史上的两大重要人物,并给予了他们莫大的帮助。他的苦心,我们可以在《了不起的盖茨比》(TheGreatGatsby)等著作中找到蛛丝马迹。与其说柏金斯是他们的老师,还不如说是他们的朋友。他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比如给整本书制定框架、帮他们定标题,甚至有时善意地让他们改变写作方向。他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诤友、资金赞助者和事业上的引路人,在他们的著作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是,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条:“书是属于作者的。”柏金斯不仅仅是出版商和编辑,他更是一位好的合作伙伴。    有关个体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个人的主动性和贡献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行为的承受者。没有个体就没有成果。柏拉图对苏格拉底说:“在危险的紧要关头,往往是个人拯救了群体,而不是群体拯救了个人。”因此,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朝着尊重个体的方向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则应该以促进合作关系为目标。当成果、能力、企图、意愿、决定、甚至错误都跟个体密切相关时,个体才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虽然,人和人之间的性格有所区别,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没有人愿意做团队成员。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