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做先驱还是做后来者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还记得许多年前,在计算机刚刚普及时,很多人都预测说纸张的消费将会越来越少,因为人们将通过计算机去传递信息,进行交流。然而,后来人们却发现,事实上纸张的消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在成倍地增加。原来,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信息量大大增加,即使人们只是打印其中很小比例的信息,也要耗费比以前多几倍的纸张。
再举一个例子。当一个消费者拥有一台数码相机时,由于不用耗费胶卷,他就会拍摄很多照片,可是他最后又总会希望冲印其中的一些照片,这无疑又推动了传统冲印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个使用传统相机的消费者,他可以把自己拍摄的传统照片通过扫描转化为数码影像,做成照片光盘或在网上与朋友和家人分享。数码影像可以以传统的方式输出,传统影像也可以转化为数码影像,可见新兴和传统是相互推动的,而且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一个事情成功的机会,并不在于它属于什么产业,是朝阳还是夕阳,也不在于你是开拓者还是跟风者,关键是怎样去做。
发明电脑的人并不是信息产业的霸主,革命的领袖亦非就是最早闹革命的人,集大成者往往是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完成的,起步晚一点,没什么可遗憾的,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至少可以让你大器晚成。
当年很流行的一句话叫“革命不分先后”。先革命者当然会资格老,然而牺牲的可能性也大;后革命者尽管辈份较低,但是有了前辈的基础,做得往往会更好。现在很多年轻人往往热衷于做先驱,其实“先驱”很悲剧,所有的先驱几乎都没有太好的结果。
是的,先驱意味着先知先觉。风起于青萍之末,先驱就闻到了潮流的气息;先驱天生雄心勃勃,热血随时准备沸腾;先驱敏感且充满激情,因此,先驱绝不能坐视潮流的变化,他相信自己已经看清了时代河流的走向,于是挽起裤脚,便往下纵身一跳。这一跳却走上了没有回头的路。虽然他是正确的,先进的,甚至是伟大的,但是潮流还没有形成气候,于是他只好孤军奋战,与尽管落后但依然强大的旧势力去搏斗。先驱让人感觉是如此力量渺小,如此行事艰难,因而导致了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终点还很遥远,自己却已经无力挣扎,从而倒在了半路上。
这时,奄奄一息的先驱,看到后面跟上来了一个人,便吃力地把武器交给了后来人,这人也顺理成章地接了过去,沿着先驱已经探明的方向,踏着先驱已经开辟的道路,一路奋勇向前,结果那位后来人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成就大业者往往是后来者,伟人不一定是巨人,但是他站在了巨人肩上。
很多人瞧不起跟风者,认为他们缺少创意,缺少创新。其实,跟风者通常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很多有资金的人,手里拿着钱去寻找项目时,也特别看重项目的新颖性,觉得那些已经搞得很热的事情,自己现在才去介入可能会晚了。
实际上,一件事情可不可以去做,关键在于这件事情本身的可行性。当然,行业背景的确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但一个行业从萌芽到鼎盛必然要走过漫长的过程,期间必然波澜起伏,一般人不容易判断其当前究竟处于什么阶段。即使是行业的生命周期可以认知,但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前景,同行业中个体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面对同一件事,关键还是要看你如何去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