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雨后观山静夜听钟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雨后观山静夜听钟
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清越:声音清脆悠扬。
在雨后观赏山川景色,就会觉得另有一番清新气象;当夜深人静聆听庭院钟声,就会觉得声音特别清脆悠扬。
智者的恬静并不是由于“静是好的”才学会恬静,而是他的智慧使他明白了世事,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骚扰他的心境,因此自然而然地归于平静安宁。水平静了不仅可以照面影,也可以作木匠“定平”的水平仪。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境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还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这表明对待事物要懂得找出变后面的不变来。
东坡居士游览庐山时与兴龙寺住持常聪和尚言谈甚为投机,夜深了还在烛前论“无情说法”,即山水等无情之物也会说法。黎明之际,苏轼豁然解悟,呈上一诗偈:“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谷溪之声便是佛尊绝妙的说法,山光水色即是佛的清净真身。今夜无数偈文的真意,今后我怎样才能告诉他人呢?道元也说过:“山色谷响悉皆释尊的声姿”。雪堂寺的行脚和尚看过东坡的诗偈后,认为“便是”、“岂非”、“夜来”、“他日”八字多余,宜删削之。白隐禅师的师父正受老人更有过之:“广长舌、清净身都是多笔,仅溪声、山色就可以了。”白隐有一首著名的歌偈:“坐林中古寺,听拂晓雪声”,其旨意皆与东坡居士同。
月盈则亏物极必反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烂漫:花朵绽放。
酕醄:形容烂醉如泥的样子。
赏花以含苞待放时为最美,喝酒以喝到略带醉意为适宜。这种花半开和酒半醉含有极高妙的境界。反之花已盛开而酒已烂醉,那不但大煞风景而且也活受罪。所以事业达到巅峰阶段的人,最好能深思一下这两句话的真义。
为人处事切忌过之,天道忌盈,人事惧满,月盈则亏,花开则谢,这些都是天理循环的规律,也是处事的盈亏之道。《列子?仲尼》中有段精辟的比喻,列子说:“眼睛将要失明的人,先看到极远极微小的细毛;耳朵将要聋的人,先听到极细弱的蚊子飞鸣声;口将要失掉味觉的人,先能辨别淄渑雨水滋味的差别;鼻子将失掉嗅觉的人,先嗅到极微小的气味;身体将要僵硬的人,先急于奔跑;心将糊涂的人,先明辨是非。所以事物不到极点,不会回到它的反面。”
钓破江波金鳞始现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处自无车尘马迹,何须痼疾丘山。
机息:机,心机,息是停止。
心远:指思想超越尘世。
痼疾丘山:痼疾形容特殊的喜好,丘是小山。指对山等有特殊的爱好。
心中停止一切阴谋诡诈之后,就会有明月清风到来一样轻松舒畅之感,因为从此不再为人间的烦恼而痛苦;思想远远超脱世俗之后,自然不会听到外面的车马喧闹之声,就不一定要眷恋山野泉林的隐居生活。
《碧岩录》中有一则“看箭”的公案。石巩和尚本来是一位猎人,皈依佛门,精进修行成为一代大师后,仍常常挽弓带箭。一次,一位名三平的云水僧来参禅。石巩见他走近,忙拈弓搭箭,喊道:“看箭!”三平见状,敞开胸乳,对石巩道:“是杀人箭还是活人箭哪?!”石巩拈了三次弓弦,三平连忙作揖。石巩乐道:“三十年来,我凭一张弓,一两支箭,射杀英雄豪杰,今天才真正遇到半个对手。”说完就把弓箭折断了。弓箭终究是杀生的工具,既然已射了半个圣人,就算体用俱齐,“钓破江波,金鳞始现”,钓出了鳞心,金钩就不再有意思了,可以折箭收钩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