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机中生机变中生变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机中生机变中生变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机里藏机变外生变,智巧何足恃哉?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出自《诗经•邶风•新台》篇。罹:遭,碰上。鸿:雁中最大的一种,俗称天鹅。
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比喻人只见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背后的灾祸,据《说苑•正练》篇:“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本来是一张为捕鱼而设的网,不料鸿雁竟落在网中;贪婪的螳螂一心想吃眼前的蝉,不料身后却有一只黄雀想要吃它,可见天地之间万物的道理太奥妙,玄机中还藏有另外的玄机,变幻中又会发生另外的变幻,人的智慧计谋又有什么可仗恃的呢?
孔子主张“尽人事以听天命。”对于人来讲,不可知的东西太多了,许多事往往用尽心思仍一无所得。而在生活中,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太多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事更是俯拾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一环套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物欲的贪求,有时偏偏“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的时候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最终一无所得。当然“智巧何足恃”并不是说人应任凭大自然摆布,一定要探索自然,克服天敌,进而认识掌握事物的变化周期和发展规律。人为万物之灵,每人都有一个能思想的头脑。如果总想欺人愚人,为了一己的名利地位,干出损害他人和社会的蠢事,其结果终归是愚己自欺自遭祸殃。
情急招损严厉生恨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宽:舒缓。
自化:自己觉悟,《老子》中有“我无为而民自化”。
世间很多事情越是急着想弄明白越难弄清楚,倒不如暂时放缓一下,也许头脑冷静之后事情自然就弄明白了,千万不要太急躁,以免增加情绪上的紧张气氛;世上有很多人,你指挥他,他根本不愿服从,这时倒不如放松他不管,让他自由发展,这样他自己也许会慢慢觉悟,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增加他的专横和固执。
南阳的慧忠国师一次对侍者唤道:“应真。”侍者立刻回答道:“在。”慧忠喊了三次,应真三次的回答都一样。于是国师说道:“我本来以为我辜负了你,想不到还是你辜负了我。”对这则公案有两种对立的理解。有人认为国师之言是国师对弟子的慈悲之言,有人认为国师之言显示了师徒二人之间的亲切与沟通。总之,这时侍者是悟还是未悟,是见解的分歧点。前代僧人多赞同无门的看法,认为:侍者三应,和光吐出。侍者认识了真理,后世僧家多认为国师是出于一片慈心,来点化这位未明弟子使他慢慢觉悟。
节义文章德性陶熔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
青云:比喻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
白雪:古代曲名,比喻稀有杰作。《昭明文选》陆机《文赋》说:“缀下里于白雪。”注:《淮南子》记载师旷奏“白雪”而神禽下降。白雪,五十弦琴乐名。
气节和正义足可傲视任何达官贵人,而情真生动感人的文章足以胜过“白雪”名曲,然而如果不用高尚的道德来陶冶它们,所谓气节和正义不过是出于一时意气用事或感情冲动,那么生动的文章也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孤高和雕虫小技。
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晋国公子的财产我望尘莫及。但是,他依靠他的财产生活,我依靠我的仁德生活;他依靠他的官职做人,我依靠我的道义做人,我还有什么不能满足?”这是曾子的气概。曾子的意思是,他的仁德不比晋国公子的财产逊色,他的道义不比晋国公子的官职低下,晋国公子以富贵、爵禄为尊,他以仁德、道义为尊。如此他凭借什么轻视我呢?我用仁义来保护自己,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轻视王侯,鄙视爵禄,君子心中坦坦荡荡,我们从这里能看到道义的伟大品质,能看到曾子生命中的光辉。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