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节制欲求便无殃悔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节制欲求便无殃悔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散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爽口:可口、快口。
皆烂肠腐骨之药:强调多吃山珍海味就伤害肠胃。
美味可口的山珍海味,多吃了便伤害肠胃因此绝对不可多吃,只要控制住吃个半饱,就不会伤害身体,世间有些称心如意令人得意洋洋的好事,其实都是一些引诱人们走向身败名裂的媒介,所以凡事不可只要求一切都心满意足,只要保持在有五成的满意度上就不至懊悔。
荀子曾经这样谈到他的日常经验:欲望无穷无尽。抱有的欲望即使不能穷尽,对欲望的追求还是可以近于满足;欲望即使不能去掉,追求的又不能得到,但追求欲望的人应该节制自己的追求,按照正确的原则行事,在可能的条件下,就尽量使欲望得到满足,在条件不允许时,就要节制欲求,天下没有比这更好的原则了。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过:过失,错误。
发:揭发。
阴私:也作隐私,指每个人的私生活中的隐秘事。
旧恶:指他人以前的过失或旧仇。如《论语》中有“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所犯下的轻微过失,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可以对他人过去的过失或旧仇耿耿于怀,久久不肯忘掉。做到这三点,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彻底避免遭受意外的灾祸。
《论语》说:对人不要求全责备。《礼记》说:至清的水不生鱼鳖,求全的人没有朋友。所以,做人应该眼睛明亮但又有所不见,耳朵聪敏而又有所不闻,看重别人的大功德,原谅别人的小过错,不要求一个人尽善尽美。
《孔丛子》上记载,孔子的孙子子思,向卫君推荐苟变,说他是一员可无敌于天下的大将,但卫君说:我也知道苟变是难得的将才,但他从前做官时曾无故吃了别人两个鸡蛋,于德有亏,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木匠选材,也知取其长弃其短,您作为一国之君,怎可以两个鸡蛋而弃干城之将而不用呢?这种做法千万不能让邻国知道了啊!像卫君这样,它不是失去了一位举国倚重的好将领吗?
天地万古人生百年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万古:永恒不变的时间,喻其长。
虚生:虚度一生无所作为。
天地的运行是永恒不变的,可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就不再复活;一个人最多只会活到百岁,可是百年的时间跟天地来说只不过是一刹那,我们人类有幸诞生在这永恒不变的天地间,既不可不了解我们生活中所应享的乐趣,也不可不随时提醒自己不要蹉跎岁月,虚度一生无所作为。
司马迁自幼受其父影响,诵读古文,熟读经书,二十岁就漫游全国,考察名胜古迹、山川物产、风土人情,访求前人轶事掌故。后又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朝廷藏书、档案典籍。太初元年根据父亲遗志着手编撰一部规模宏大的史书。正当司马迁努力写作之际,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因为被牵涉到李陵的案件中而受到了宫刑。出狱之后司马迁担任中书令,这是一种历来由宦官担任的职务,对士大夫来说可算得上耻辱。司马迁的朋友任安在狱中给他写信,表示对他的行为的不理解。司马迁回答说:“我并不怕死,每个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我现在死了,无异于死了一只蝼蚁。我之所以忍辱苟活,是因为撰写史书的宿愿还没有实现啊。从前,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才推演出《周易》,孔子被困于陈蔡才作出《春秋》,屈原被放逐于江南才写下《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完成《国语》,孙膑被削掉膝盖骨才编著《兵法》,吕不韦被贬于蜀地才作出《吕氏春秋》,韩非子被拘禁于秦才写出《说难》、《孤愤》,我要效法这些仁人志士,完成我的书啊!到那时,就可以抵偿我的屈辱,即使碎尸万段我也没有什么悔恨啊!”经过二十年的磨砺,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太史公书》,后人称之为《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结构谨严、体例完备的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二十年,忍辱负重,难为了司马迁,也成就了司马迁。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