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我的精神四处漂泊之际(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我和Sun就这样在温馨的氛围中展开交谈。
我说不能跟着他做这个生意,感到很遗憾,因为现在我已经是风钻的人了,而实际上真正让我决定要来做个生意的却是他。
Sun听了则非常动情地说,他们夫妇以诚信待人著称,将来我就会知道了。即使我现在不是他们的部门,他们也会竭尽全力带我。
这番话语让我深深感动,在风钻哪里何尝听过这样深入人心感人肺腑的话语?这样让我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随后的几天,Sun打电话给我,说他们团队的人在游船上聚会,问我去不去,也可以多认识一些做这个生意的高手。当时我有点惊讶。Sun说你以为我们做A公司的就没日没夜的啊,我们也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这就让我耳目一新,感觉到这就是我要的生活。
那天言谈间,Sun自诩为A公司博士,做这个生意的流派(系统)及其创始人等无一不知。他说他其实是第二次从事A公司事业了。第一次是在厦门超凡系统。1998年以后江湖上大清洗,他也退了出来回到家乡。后来有人说他当年在讲台上如何如何,现在什么都不是。他深受刺激,发誓要在个生意里面重新崛起。经过仔细的对比,他发现比费若系统是最好的,于是决定加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做到了明珠。
说到这里,他问我想不想也像他那样有第二次的经历?
我说当然不想了。因为重新再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Sun说比费若系统是最好的系统,还拿出《成功之路》来给我举了一个原来在家里非常没有地位的家庭妇女,通过了比费若系统改变了命运的例子。Sun说的这个家庭妇女,在《成功之路》上是这样描述的:
迟景鸣 王一冰 职员,家庭主妇
王一冰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中专毕业后出嫁到一个陌生的小镇,做了全职太太。每天带小孩、买菜、蒸饭,等着先生回家,有空余时间做些家务,过着中国传统意义上相夫教子的生活,很少接触外界。但她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不愿安于现状的念头。偶然的一次机会,从广州校友寄来的贺卡中得知比费若部门,有幸认识了程剑凌先生,通过他的介绍,一冰认识了A公司。
迟景鸣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从事A公司之前在事业单位任职。业余时间经营着多项传统生意,生活过得安定且富足。王一冰先投入A公司事业,虽然她以前没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外界,没有朋友,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没有自信,家人又坚决反对;但是一冰很执着,3年中坚持学习、改变和成长。在上级领导泰瑞·费尔伯、程剑凌、叶楚文等真诚的关心鼓励下,她把阻力变为动力,借助信念的力量不断付出。因为她深深知道,如果放弃A公司,人生的道路将更加遥远与艰难。要实现人生价值,得到他人的肯定,就必须要在思想上和经济上独立,而能同丈夫平起平坐的事业,唯有A公司。
经过三年多的辛勤耕耘,王一冰的业绩有了稳定上升。2000年受到A公司的邀请,与丈夫一起去澳大利亚免费旅游。先生景鸣亲身体会到做A公司人在人格上受到的尊敬。见到了一群积极向上的朋友,大家在一起欢度快乐时光,他很震撼。回国后,主动配合王一冰开拓A公司事业,在其他朋友面前开始赞美她,平时生活中更加尊重她。他们夫妇觉得这种幸福的感觉是用钱也无法买到的。王一冰虽然没有高文凭、好背景与好环境,但通过这个生意,部门里出现了许多高文化、高素质、高收入、高职务的合作伙伴。A公司生意从一个仅有1万个当地人的小镇发展到中国各地,这就是A公司的奇妙之处。
他们夫妇觉得,今天得到的一切都离不开比费若部门各领导无私的帮助与关爱。在成长的路途中,他们无限感激菲尔伯先生、程剑凌先生和叶楚文小姐,感激一齐走过的合作伙伴们的支持与信任。
迟景鸣说,如果在传统生意里,无法得到这一切。即使你有本钱,都是自己在孤军作战,更不能预见成功和分享成功,而A公司却可以。
现在,他们的愿望是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早日在钻石俱乐部里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关于王一冰的故事,我在风钻那里也听说过。后来在厦门也从她的上线那里听了一些。综合后来听到的种种传闻,她的故事基本上是这样子的:
她原来在婆家里是非常没有地位的,婆家的人有时过分到连电话都不让她接的地步。后来她接触了这个生意以后,知道了这是她唯一翻身的机会,就偷偷地做。但是被婆家发现了,就不准她做,她只好谎称要回娘家。再怎么刻薄待人,娘家总是要让人回的吧?她就利用回娘家的这点时间来做这个生意。后来事业有了起色,婆家人才对她另眼相待。
王在做这个生意的时候非常执着。那时候她的上线程剑凌来帮她讲OPP,她找来的人都是民工,因为她本来接触的人就不多嘛。那些民工穿的都是拖鞋、背心和大裤衩,弄得程只好从穿着的礼仪开始讲。因为比费若集团是绅士的团队,必须衣着要好。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而王始终都没有放弃,还是不停地找人来听OPP。最后事业有成了,她还开程的玩笑说:“你现在(关于)衣着的课程讲得那么好还有我的功劳。”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