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一场好戏就要开场了(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王小波说过,我们这类人心灵太敏感,只要一点点未解之谜就足以把我们难死了。显然,我还年轻。如果这么年轻就死去,是不划算的。因此,为了排除心理障碍,不被这些迷题难死,我开始了更大规模的阅读。我翻山越岭啊,跋山涉水啊,终于在那自习室的旮旯里认定:只要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度过的一生就是有意义的,哪怕将来我以行乞为生。只要我愿意,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所以,我就很坚定地回答他:“我要过的,就是一种自由的生活!”
“那就对了!那我就更应该给你讲讲A公司。”听了我的话,唯风好像正中下怀,说:“如果你能明白,那就可以不要合作这个项目了。”
既然他这么说,我就想不妨听一听A公司到底是这么一回事。于是唯风立马摆开阵势,在一个玻璃白板上面用水笔开始边写边讲了起来。当时我不怎么爱听,我1996年都听过了嘛,所以就叫唯风不要讲了,“不就是画圈圈和发展下线吗?”
唯风说不是那样的,那是以前的传销。A公司不是传销,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在职的收入”。
关于“不在职的收入”,这里必须交代一下:我在公司郁闷的时候,剑青就一直建议我不要再看那些诸如《1984》、《黄金时代》等没有实际功用的书,要多看些经济类的书,好为将来一起打拼奠定些理论基础。为了响应他的号召,我就到书店去逛了逛,看到一本名为《穷爸爸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的书。
关于《穷爸爸富爸爸》,我以前就有印象,但紫色的封面上花里胡哨的字体,让我以为是些无聊文人写的无聊文章。但看了简介,央视2套还推荐过,就买了看看。语言松散,叙事反复,但思想和观点的确具有启发性!
按照该书作者的看法,他把人分为四个象限:E代表雇员,S代表自由职业者,B代表企业所有人,I代表投资者。前两者都会陷入“老鼠赛跑”的境地,即为了生存不停地奔波的状态;而后两种则可以实现财务自由,因为他们具有系统收入或者“不在职收入”。它让我明白,要想过上自由的生活必须实现财务自由,而要实现财务自由就必须有系统收入或者“不在职收入”。当我认可这样的思想的时候,后来加入A公司就显得水到渠成。
因此,当唯风提到A公司可以实现“不在职收入”时,我就有了详细了解的欲望。但我不希望他讲得太罗嗦,就说:“你告诉我怎么做就可以了。那些奖金制度我知道。”
唯风讲了一遍我就明白了:当你业绩足够大的时候,A公司会按照业绩的多少给你一定比例的提成。也就是说,只要你发展的市场不流失,那一定比例的提成就永远存在,并且可以作为遗产传给下一代。
听起来很美!
唯风看我似乎心有所动,又告诫我说:“在这行里面有个说法,如果一个人第一次就能够听懂的,那么他不是天才就是白痴。一般人要听三四遍才会明白。你刚刚了解A公司,但要一下子全部理解,那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要去跟别人讲,你讲也讲不明白。”
我显然不是白痴,而且对于任何新鲜事物,我都有极大的兴趣了解,于是就问他有什么资料给我进行深入研究。
唯风就拿了A公司的一本杂志和其他的资料给我,并告知过两天有个很好的会议,到时候可以去参加一下,以便对A公司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说:“好,到时候有空就去。”
那时候我回答得意气风发,因为第一次就听明白了A公司是怎么回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既没有把A公司的奖金制度听清楚,也没有把A公司是怎么回事听清楚。当我把A公司基本了解清楚以后,才知道A公司绝对不那么简单。同样的,能把一件绝对不那么简单的事情做好的人,也绝对不那么简单。但知道这一切以后,我差不多已经处在心理崩溃边缘了。
当我在A公司里面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回顾唯风跟自己的交往,才发现他就是严格按照直销培训里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把自己带进了A公司:认识了目标后列入名单(一起吃饭留了电话)→制造机会接触(问我哲学问题)→在交往中找到对方的需求点(对商业操作很感兴趣)→进行引导OPP(灌输“渠道”思想,建立“系统”概念)→推荐更高级别的会议。
看完资料以后,我对A公司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个公司是1959年两个美国年轻人在地下室里发展起来的,他们凭着一个超浓缩多用途清洗剂,借用一套完善的奖金分配制度在全球80多个国家开展他们的业务。目前自己生产的产品有400多种,并且还代理世界各种名牌商品3万多种。在中国,A公司是1998年传销全面被禁止后第一个转型的合法公司。
至此,我开始了对A公司全面接触。
过了两天,唯风上午就打电话来,说晚上有个会议,邀我去参加。为了通知到位,傍晚的时候他又打电话来确认了一次。晚上正好有空,我就去了。那是我第一次参加A公司会议,也就是OPP(创业说明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